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iú

【源】①系自祁姓。帝尧陶唐氏之裔,受封于刘,其地在定州唐县。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。在周为杜伯,宣王时国灭,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,故为士氏。其孙士会适秦,后归晋,其处秦者为刘氏(6,7,9,12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成王封王季(文王之父)之子于刘邑(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),因以为氏(60,62)。一说,周大夫食采于刘,以邑为氏,刘康公是也(6,7,9,12,15)。③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。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。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,均源自陆终氏。见唐刘知几《刘氏家史》(62,63)。④汉高祖赐项伯、娄敬等为刘氏(7,15,21,60)。⑤东郡、河南、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。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,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(6,9,12,60,242)。⑥西域人有刘氏(242)。⑦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,本沙陀人,冒姓刘氏(24)。⑧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,本姓薛;刘继元,本姓何(24)。⑨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,以其无宗族,少依袭美家,改美姓刘为后(24)。⑩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(亦作乌库哩)(24,71)、移剌氏(71)等后均改为刘氏。⑪西夏人姓(95)。⑫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(11,70)。⑬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(24)。⑭清满洲人姓,散处三韩、盖州等地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、留佳氏、伊喇氏、乌库里氏等后均有改姓刘者(174,180)。今满族姓。⑮清蒙古八旗姓伊喇氏、汉姓为刘(180)。⑯清高丽人姓,凡二派,出安法、博川郡等地(260)。今朝鲜族姓。⑰明、清时云南贵州土司多刘姓(72,253)。⑱德昂族香木来氏,汉姓为刘(146)。⑲白马人罗俄氏,汉姓为刘(220)。⑳辽宁沈阳锡伯族宁武图氏,汉姓为刘(433)。㉑台湾土著(65)、京(99,104)、柯尔克孜(204)、藏(255)、布依(105,133)、壮(109)、怒(222)、仫佬(112)、侗(113)、苗(114,115,135)、瑶(119,225)、阿昌(142)、锡伯(201)、东乡、回、俄罗斯、黎、白、土家、彝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变】一作鐂(17)。 【望】彭城、沛国、弘农、河间、中山、梁郡、顿邱、南阳、东平、高堂、高密、竟陵、长沙、河南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.4%,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。北方地区的河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,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%以上。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,尤其浙江、上海一带,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%强。 【人】刘邦,汉高祖,丰人(6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民间素有 “遍地刘” 之说,分布极广,几随处可见。今北京,天津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辽宁之沈阳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河口等地均有。汉、京、黎、布依、仡佬、阿昌、怒、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均予收载。其源不一,郑樵注其源有: ①祁姓。帝尧陶唐氏之后。受封於刘,其地今定州唐县地。裔孙刘氏,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,为御龙氏,在商为豕韦氏,在周为唐杜氏,亦为杜伯。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。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。至宣王,灭其国,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,故为士氏。孙士会适秦,后归晋,其处於秦者为刘氏,此祁姓之刘也,以国为氏。② “又,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,因以为氏。杜预云: ‘缑氏西北旧有刘亭。’ 按: 缑氏,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。此姬姓之刘也,以邑为氏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(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),子孙以邑为姓。”与郑樵所注不同,不知其所本,疑其有误,录以备考。③“又有东郡、河南、雕阴三族,俱出匈奴之族。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(音mòdú),匈奴族一个单于(音chányú,王的名字),其俗,贵者皆从母姓,因改为刘氏。”④又云:“汉赐项氏、娄氏并为刘氏。”此刘氏为娄(娄敬)、项(项伯缠)二姓所改,当视作二源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有所注。⑤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。⑥“又,元刘国要,本女真人,姓乌库哩氏,入中原改姓刘氏。”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。⑦“又,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,仁宗(孛儿只斤·爱育黎拔力八达)字之曰‘汉卿’。父特默齐,姓赫呼氏;母姓刘氏,人称为刘汉卿。”⑧“后汉(按:似指‘五代’时之‘汉’,史称‘后汉’)高祖(即刘知远)本沙陀人,冒姓刘氏。”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——西突厥之别部。⑨又,“北汉(五代‘十国’之一)刘承钧,刘旻(按:由他建北汉)养子;继思、继元,为承钧养子。纪思本姓薛;继元本姓何,皆冒姓刘氏。”则此之刘氏,或为薛、何二姓所改。⑩又,“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,以其无宗族,少依龚美家,改美姓刘,为后兄弟。”则此刘系龚姓所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亦有所载:(11)或出自高丽族,清代高丽族之刘氏,“散处安法、博川郡等地方。”(12)或为满族姓氏所改,满族之留佳氏、伊喇氏、宁古塔氏等,或改为单姓刘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汉代有刘邦,沛人,建立汉朝,为高祖;唐代有刘禹锡,诗人;后汉有刘知远,北汉有刘旻,皆一代英豪;宋代有刘克庄;明代有刘伯温;当代有刘伯承,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Fē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或即鄷氏,今台湾分酆、鄷为二姓。台湾多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芭法法隆

    读音:Bāfǎfǎlóng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。本为房名,以之代姓。属平民之姓。其姓名构造为:先名后姓。例如: 洛安·芭法法隆,洛安,人名; 芭法法隆,房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

  • 介砐

    读音:Jièniǔ【源】 彝族性。属阿谢家支,四川普格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黑肱

    读音:hēi gōng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共王之子公子黑肱,字子皙,其后以名为氏(6,7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芈姓,楚共王之子公子黑

  • 升枯

    读音:Shēngkū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读音:Wěi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清满洲人姓(260)。③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伟璋,汉时光禄勋(7,15,60)

  • 读音:Yu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解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守山

    读音:Shǒush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湘帆,姓守山,名爱,工书山水,见《墨林今话续编》(63)。

  • 沈猶

    读音:Chényóu【音】 沈音沉(Chén)(7,9,60)。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有沈犹氏(6,7)。汉景帝时封楚元王子岁为沈犹侯,故沈犹系地名,当以地为氏(26,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沉犹〕(

  • 工僂

    读音:Gōnglóu【源】 齐有工偻氏,见《左传》(7,9,17)。【人】 工偻洒,战国时齐人,闾丘婴之党(21,26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觿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疑即 “工娄” 氏。遂人四族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