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tú mén秦时有屠门高。(见《风俗通》)杜陵屠门少之属众,皆数千人,假号称汉将。(见《汉书·王蒙传》)颜师古注:“姓屠门,名少。”
读音:Bóyáwú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似系巴约特氏之异译。泰不华,伯牙吾氏,居台州,累官礼部尚书,后迁台州路达鲁花赤(399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《元史》文宗后姓此氏。
读音:Báxīmì【源】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,其部在乌德健、北庭。亦作〔阿布思〕(421)。
读音:jiǎo【音】 《万姓统谱》湫:音秋,(Qiū)(15)。然念秋或有误。因湫、椒古时通用,又春秋时有湫邑,音椒,故姓宜念椒。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春秋时楚有湫邑(故城在今湖北
读音:Gòu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太原、云南之景谷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ǐ gēng【源】 系自姓,春秋时楚令尹公子午,字子庚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羋姓。楚
读音:zhèng dí【综】 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正狄子一篇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称:《汉书·艺文志》 有 《正狄子》 一篇,未详其他。
读音:Bǐ【源】 ①商汤时左相仲虺之后(17)。②商时有妚国,后因以为氏(17)。妚同娝,故有娝氏。亦见《直音》(15,21)、《纂文》(6,11)。【望】 河东(17)。【变】 亦作〔妚〕、
读音:zhǎn崇效寺碑阴有斩姓。(见《陇蜀余闻》)
读音:Jùl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,“唐有句录莫贺。”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