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叱奴

叱奴

读音:chì nú

【源】 叱奴为代北部落。拓拔兴于代北,兼并他部,以本部为内姓,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,北方有叱奴氏(60,62)。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(242),原居囊曲河附近,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,被迁于云中,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,云中在代郡之北,与志称“北方”吻合(70)。故叱奴氏以部为姓。【变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叱奴氏为狼氏(6,12,17,27,60)。【人】 叱奴祐,北周武帝时光禄大夫(21,27)。叱奴根,北魏时纥奚部帅(21,27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后改为狼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本部落名,拓跋兴于代北,兼并他部,以本部中别族为内姓,其他诸部随方分之,北方有叱奴氏,……后改为狼氏。”则叱奴出自鲜卑族。

北魏有纥奚部帅叱奴根; 西魏有开府叱奴兴; 北周有光禄大夫叱奴祐; 又,周文帝后为叱奴氏,生武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豁里剌兒

    读音:Huólǐlàér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援引 《蒙古秘史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疑此即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所收之元色目人姓“火里剌”之别译,误以为蒙古族姓。姑兼收

  • 读音:Mǎo/Mau【音】 夘有Mǎo、Qīng二音。见夘(Qīng)姓。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有此姓(64,68,261)。

  • 巴雅喇

    读音:Bāyǎlǎ【源】 ①元时蒙古人姓(24),至清,蒙古八旗仍有此姓,凡六派,出察哈尔、扎鲁特、克尔伦、厄鲁特、喀拉沁、科尔沁等地(23,63,260)。 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(256)、驻防宁古

  • 读音:Shuā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1)。大陆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敦邱

    读音:Dū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作“敦丘”。当以地为氏。

  • 慈仁

    读音:Círé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主兒扯惕

    读音:Zhǔ′erchétì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“主儿扯惕”意为女真人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载,女真,古肃慎国也,本名朱理真,番语讹为女真。自古蒙古人称女真为JürC~in或JürC~it,与其本名朱理真同

  • 读音:Qiū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鲁国大夫仲孙湫,有裔孙胡,世称湫胡,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姓氏。二是西周时置司寇,时称秋官,后代以官为姓。秋姓历史人物有秋胡,春秋时鲁人。历史上流传着

  • 子產

    读音:Zǐchān【源】 系自��姓,春秋时楚国公子婴齐,字子产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(15,63)。

  • 读音:Zhù现行罕见姓氏,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苎,指苎麻,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,茎皮纤维坚韧而有光泽,可供纺织,造纸和制鱼网等用,根可供药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