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Sāng

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丧左之后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12,15)。【变】 一作〔〕(9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武汉、监利,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姓考》 注云: “楚大夫丧左之后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ú/Shwu【综】源出不详。上海嘉定有此姓(351)。

  • 秃伯歹

    读音:Tūbódǎi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伯歹氏(130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图卜岱〕(24)。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

  • 读音:Hān【源】 见《李氏中文字典》(88)。

  • 读音:Ch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)。【变】 一作〔〕(9)。【望】 京兆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缠子,汉时人,著书,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(9,11,1

  • 卓啓斯

    读音:Zhuōqǐsī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哈达地方,为蒙八族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Gài【源】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吴王夫㮣之后,以名为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【变】亦作〔概〕(60,62)。【人】㮣仁寿,明景泰中泰州举人(1

  • 读音:Fēng【源】 ①伏羲氏风姓。春秋时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等国皆风姓之裔(7,11,12,15,17)。 ②女娲氏亦风姓(21,60)。 ③台湾土著赛夏族巴卢巴伊氏后改为风姓(65,174)。 ④傈

  • 阿賀

    读音:Āhè【综】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阿氏。”

  • 读音:shào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之父少典之后(6,7,9,12,60)。 ②相传黄帝之子少昊氏之后(6,7,12,21)。 ③或为少正、少施等复姓所改(60,62)。【望】 曲阜(17,60,418)

  • 读音:Bào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夏禹裔孙敬叔(即杞公子)仕齐,食采于鲍(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30里),因以命氏,见《姓苑》(6,7,9,12,15)。②庖牺氏即伏羲氏,其后有鲍氏(8,62)。③北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