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國
【源】 汉侯公(汉高祖遣侯公说项羽中分天下,即此人也)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(音厄,意为危难),谥曰安国君,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人】 安国少季,汉时霸陵人,武帝时出使南越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)。安国谟,明时庆都人,万历中任赵州训导,见《赵州志》(21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云:“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,谥曰安国君,后其子孙以‘安国’为氏。”
汉武帝时有安国·少季,出使南越。
【源】 汉侯公(汉高祖遣侯公说项羽中分天下,即此人也)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(音厄,意为危难),谥曰安国君,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人】 安国少季,汉时霸陵人,武帝时出使南越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)。安国谟,明时庆都人,万历中任赵州训导,见《赵州志》(21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云:“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,谥曰安国君,后其子孙以‘安国’为氏。”
汉武帝时有安国·少季,出使南越。
读音:Shīyǐn【源】 师尹,三公官也,以官为姓,见《风俗通》(1,60,62)。周时太师、太傅、太保称为三公,太师后裔为官者称师尹,一说,太子之相称师尹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
读音:Wúwòěr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哈拉名)。达斡尔族18哈拉之一,亦作〔沃热〕,下有4个莫昆:吴沃尔、札莫、霍梯、多路贡。札莫氏汉姓为张,其余3个莫昆汉姓皆为沃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
读音:Qī/Chi【综】 源出不详,或系柒字之省笔。四川武胜(32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Suānnífù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包衣白旗中有酸尼傅氏(256)。
读音:Qínchūlā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达西河力之妻为秦楚拉氏(260)。
读音:Ètún【综】 金、元时女真人奥屯氏至清时改称鄂屯氏(71)。清满洲人仍有此姓。《牧菴集十六·瓜尔佳公神道碑》载,清人常格之妻为鄂屯氏(71)。金代女真族姓氏。乃女真黑姓。《续通志·氏
读音:qiān牵,卫地,以地为氏。(见《路史》)实赖兖州刺史牵颢之清猛。(见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)▲<三国魏>牵招,观津人,雁门太守。
读音:Duǒcāng藏族姓氏。本部落名,或以部名为姓,略而称“朵”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
读音:pǔ【源】 ①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普氏,后改为周氏(6,9,17,27,70)。②宋时西南苗酋归顺,赐姓普氏(17,24)。③明、清时云南彝族土司多普姓(242)。今彝族仍多此姓(128,130)。
读音:Nuó【源】 见王圻《续文献通考·分韵姓氏》(19,21)。那一作郍(15,21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戴,其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云: “郍,东裔也。其后姓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