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hóng

【源】 ①唐虞之际,封鲧于崇(故城在今陕西户县东5里),谓之崇伯。舜殛鲧于羽山,以其国更封诸侯。至商末有崇侯虎,周文王灭之,子孙以国为氏(6,7,12,15,60)。一说,古崇国在旧同州府境(故治在今陕西大荔)(87)。②北魏时吐谷浑��鸠部有崇姓,见《魏书》(44,242)。【望】永兴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崇颖,唐开元登科,吴郡人,见《苏州府志》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崇仁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商时侯国也。其地在今永兴鄠县东 (按: 当即今陕西之户县),崇侯虎不道,周文王灭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亦云: 唐虞之际,封鲧于崇,谓之崇伯。舜殛鲧于羽山,以其国更封诸侯。商末崇侯虎,西伯 (按: 即周文王) 伐崇,降之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作“商末崇侯虎西伯代崇降之”,不通,显然有误。) 子孙以国为氏。

宋代有崇大年,青田令(一说“浦城知县”); 明代有崇刚,扬州卫都指挥,靖难被执,不屈而死; 清代有崇士锦,乾隆庚辰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Jià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河北大名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鉴复明,明时济阳人,洪武中任江陵知县(15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度,山西之

  • 读音:Rù【源】 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溽,古水名,《穆天子传》有载。或即以水名为氏。)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或系蛭拔氏所改。【望】 延安(17,418),延吉(6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;未详其源。(按: 蛭,即水蛭,俗称蚂

  • 那蔞

    读音:Nālóu【综】 代北人姓。后改为蒌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27,60)。按,似系一那蒌氏省字而成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后魏时代北姓。

  • 读音:Yīn【源】 阴康氏之后有阴氏、霠氏(8)。又见《元和姓纂》(6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霠,姓,出 《纂文》。” 《汉语大字典》亦收此

  • 读音:Chǒu【源】 见《千家姓》(15,21)。汉时司徒掾侴连,本姓俞,见《汉书》(17,60)。一说,侴即字之变体,见《正字通》。疑侴系妞氏所改(26)。【变】 亦书作〔侴〕。【望

  • 读音:Chuí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、《贵姓何来》(77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据《姓苑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地名为姓氏。垂,春秋卫邑,即今山东曹县北句阳店。宋有

  • 卻特

    读音:Quèt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祖勃端察尔之后: 一为却特氏,一为阿尔拉氏。《蒙古源流》载: “元之国姓为博尔济锦氏,却特,其贵种耳。”或称: “蒙古书 ‘却特’

  • 勒木布爾格

    读音:Lèmùbù’ěrgé【综】 清驻防呼伦贝尔正白旗有勒木布尔格氏(259,260)。

  • 读音:Gǔ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极罕见姓,宋朝宝元元年(1038年)封吐蕃唃厮罗为保顺军节度使,其子孙姓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