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壽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吴仲雍(即虞仲)之后有常寿氏(12,15,17,60)。②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(6,60,62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常寿邦,春秋时宋大夫(6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世本》 云:“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。”②郑樵注云: “姬姓,吴仲雍之后。” 以名为氏。
春秋时越有常寿·过,为大夫。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吴仲雍(即虞仲)之后有常寿氏(12,15,17,60)。②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(6,60,62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常寿邦,春秋时宋大夫(6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世本》 云:“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。”②郑樵注云: “姬姓,吴仲雍之后。” 以名为氏。
春秋时越有常寿·过,为大夫。
读音:Jísāng【综】 土族姓。汉姓为吉(195)。
读音:Tǔbēng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(161)。
读音:Huǎn【源】北魏时改和稽氏(亦作缓稽、如稽)为缓氏(7,11,12,15,17)。 【望】代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明时湖北保康有此姓(24,62),今北京有此姓。 【人】缓邵,三国时人,
读音:Wǔxiāo【源】 见《古文琐语》(60,62,63)。亦作〔无嚣〕、无、舞古时相通。当是禁军士喧哗之官之后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《古文琐语》 收载; 《中国
读音:Suō【源】 云南少数民族姓(250)。即些氏。又,安州有么些地,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云南宜良有此姓(62)。现行彝族姓氏。颇少见,今云南之路南有分布。此姓系路南县公安局提供,未
读音:Chángxú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 曰: “常寻,姬姓,吴仲雍之后。” (按: 疑此“寻”,乃“寿”之讹。参见“常寿”条。)
读音:qiān【综】 汉时有将军搴杨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辞海》收载,“汉代有搴扬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Shā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变】 一作萨(30)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收载,其注称: “极罕见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Xíng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姓。据说周公第四子靖渊被封于邢地(今河北邢台),称邢侯,后建立邢国,后被卫国所灭,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邢。二是以邑为姓,
读音:Wūsù’ěr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乌素尔多隆武,清满洲镶白旗人,由笔帖式补骁骑校,累擢协领(7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