恤
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大夫恤由之后(12,15,60)。 ②盖以善于赒恤人而得氏,如救氏、赦氏之类(60,62)。【望】 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武胜有此姓(321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恤由之后也。恤由之丧,哀公使孺悲吊之,孔子学士襄礼。” 望出东鲁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盖以善於赒恤人而得氏,如救氏、赦氏之类。”
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大夫恤由之后(12,15,60)。 ②盖以善于赒恤人而得氏,如救氏、赦氏之类(60,62)。【望】 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武胜有此姓(321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恤由之后也。恤由之丧,哀公使孺悲吊之,孔子学士襄礼。” 望出东鲁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盖以善於赒恤人而得氏,如救氏、赦氏之类。”
读音:Zhú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氏,出自竹姓,后改为竺姓。夏、商、周三代有孤竹国,伯夷、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,称竹氏。至汉代,有枞阳人竹晏,因避仇而改为竺姓,遂相沿至今。二是出
读音:Yěkěmǒhélá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也可抹合剌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伊克穆尔哈拉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
读音:Jūqú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沮渠氏,匈奴姓。《宋书·卷九十八》有且渠正德、且渠天周。”
读音:wú huái无怀氏之后有怀氏、无怀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Fèiyětóu【源】鲜卑族中一支宇文部之姓,见《唐书·氏系表》(17)。宇文为鲜卑族一支,东汉桓帝时,檀石槐分鲜卑为东、中、西三部,以右北平东至辽东为东部,宇文世为东部大人,后建立北周。 【变
读音:Sānfàn【源】 以官名为氏(60)。战国时蔡国之臣三饭缭之后(1,7,12)。楚臣三饭干(7)、秦臣三饭缺(6,7)之后皆为三饭氏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三
读音:Xiānxián【源】 汉时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先贤掸降汉,因氏(7,12,60)。先贤掸封归德侯,传封三代(7,21)。历史上匈奴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匈奴单于从兄日逐
读音:Shèěrnuòluóyǎsū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Mòshòu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Kàng【源】 《说文解字义证》引《物理论》:“古有邟师之刀”。此以地为氏。汉时有邟乡,故城在今河南临汝东(8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