敫
【源】 见《新华字典》(82)、《辞海》(84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富顺(395)、浙江余姚(389)、萧山(209)、嘉善、河北五莲(290)、江苏江都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南之义马、浙江之余姚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或云通“焦”。
【源】 见《新华字典》(82)、《辞海》(84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富顺(395)、浙江余姚(389)、萧山(209)、嘉善、河北五莲(290)、江苏江都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南之义马、浙江之余姚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或云通“焦”。
读音:Pàosì纳西族姓氏。云南之宁蒗有分布。汉意为“狐狸”,当是源于原始之氏族图腾。以图腾名氏族或以族命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纳西族》。
读音:Qíqílǐ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布克图之妻为奇齐哩氏(260)。
读音:Hàlálǔ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哈剌鲁氏(13)。哈剌鲁系元时西域部落名,当以部为姓(24)。【变】 亦作〔哈匣鲁〕(33)、〔哈喇娄〕(24)。【人】 伯颜,哈剌鲁氏,元至正年间授翰林
读音:/Eh,O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wú【源】 郚,春秋时周封纪侯之邑(当即郚城县,故城在今山东安丘西南60里峿山),因氏,见《姓苑》(15,17,24,60)。一说,郚为春秋时鲁邑(当即郚乡县,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南),因氏(21
读音:gé【源】①系自偃姓。古帝皋陶之后。古有鬲国(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之旧安德县)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5,17,60)。②殷时贤人胶鬲之后,见《姓苑》(7,11,12,17)。 【
读音:Áotún满族姓氏。汉意: 槽盆。或谐 “槽” 音而改为单姓 “曹”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满族》。
读音:tǒng jī代北人姓,后改为嵇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读音:H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苏武进(314)、山西绛县(324)等地均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今河南郑州市有此姓。”未详其源。(按: 疑为橄姓之分族。)
读音:wù【源】 ①北魏时改乐安王元鉴为兀氏(6,7,12,17)。②北周时环州(故治在今甘肃环县)羌族有如、兀二族,见《范文正集》(60)。以族为氏。【望】 乐安(17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