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Wāng

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春秋时期,鲁国国君成公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,其后世子孙有以邑为姓氏者。二是汪芒氏之后。汪芒氏又称汪罔氏,为夏朝诸侯之一防风所改。后代改为单字汪氏。

汪姓发祥地南方北方都有。大约在东汉献帝间,有会稽(今浙江绍兴)令汪文和举家迁居新安,后发展成为新安旺族。南朝时有汪姓从新安迁居安徽歙县,隋初有一支迁河北河间,唐初入闽。唐代,汪姓入江西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两宋时,汪姓繁盛于黟(今安徽黟县)、歙(今安徽歙县)、婺源(今属江西)等地。明初,汪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、东北等地。清康熙时,汪姓有人移居台湾。如今,汪姓尤以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南、浙江等省为多。

汪姓历史人物有汪藻,南宋文学家。诗初学江西派,后学苏轼。对金主张退让苟安。汪元量,南宋诗人,其诗词多记国破家亡,王民流离,慷慨悲咽,后人视之为诗史。汪大渊,元末航海家。前后两下东西洋,撰《岛夷志略》,记所闻见海外诸国山川方域、物产风俗、海道航线。此书为我国古代航海家亲历手记之始。汪士慎,清画家,为扬州八怪之一。工诗画,书法篆刻俱佳。善画花卉,尤擅水仙、梅花。所画梅花,清妙独绝。汪中,清代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博览群书、贯通经学,兼工文学、史学,对古今沿革、民生利弊皆有探讨研究,自成一家。

汪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零四位。


【音】 汪姓有Wāng、Wǎng二音。参见汪(Wǎng)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漆姓。相传为古诸侯汪芒氏之后(7,9,11,17,60)。汪芒,古国名,防风氏之后,在虞夏商时为汪芒氏,至周为长狄,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成公之庶子,食采于汪,因以为氏(11,17,60)。③系自嬴姓。秦国之支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古汪侯国。在临晋(秦置临晋县,故治在今陕西大荔),后因以为氏,见《国名记》(17)。④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申氏、汪古氏等,汉姓均为汪(71)。元时翁观(即汪古,亦作黄掴、雍古)部人以汪为氏(24)。⑤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、完颜氏等均有改姓汪者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⑥清高丽人姓,世居得州(23,260)。⑦清青海西宁南木哥土司为汪氏(72)。今土族姓(195,229)。⑧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汪曲批,系藏族(253)。⑨清时湖广永顺土司为汪姓,得姓于明朝(72)。⑩清时云南元江土千户为汪姓(253)。⑪回(177)、蒙古(255,344)、土家(387)、锡伯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平阳(17,21,418)、新安(7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8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安徽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44%。其次为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南、浙江等省,上述6省汪姓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72%。【人】 汪踦,春秋时鲁人(7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土、壮、苗、水、侗、土家、傈僳、东乡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汪芒氏之后。” ②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,因以为氏。” 此则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③为女真族完颜氏所改。金代女真之完颜氏乃皇家,或改汉姓为“”,或谐王音而为汪、翁。④蒙古族亦有汪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元·有故改氏》 载: “元翁观部人以汪为氏。”盖取“翁观”之首音谐以音近之 “”字而得。⑤土族之汪姓,出自汪失加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土族》有载: 南木哥于洪武四年 (公元1371年) 率部归明,授指挥佥事,其子汪失加,因称其为汪土司,其后遂以汪为姓。⑥傈僳族之汪姓,则出自 “汪扒”——汉意为鱼氏族。因以为姓。或取“汪扒”之首音,谐以汉字汪、王而为单姓。

春秋时鲁有汪踦; 汉代有汪父和,会稽令; 五代吴越有汪台符,歙人; 南宋有汪元量,钱塘人; 清代有汪士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奴丹

    读音:Núdā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元时拓拔按扎儿,太祖时统兵屯平阳,以防金人,其妻为奴丹氏(57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讷延〕(24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新元史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Tuō【源】 ①相传元太祖第四子拖雷之裔,以先王名为姓。②彝族姓(130)。【布】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云南巍山(130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山东临淄、东北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

  • 少正

    读音:shào zhèng【源】 少正为小宰、小司徒之类官名。周时官制六官之长曰正,其副职谓之少正。少正之后,因官为氏(7,60,62)。一说,春秋时鲁国少正卯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望】 鲁郡(

  • 桂齊特

    读音:Guìqítè【综】清正白旗满洲委前锋雅绷阿之妻为桂齐特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suō【综】 金人姓。元时金将唆娥(17,60,62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疑其出自女真、蒙古等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夷姓。元有金将唆蛾。”未道其详。又,元有唆都,札剌儿人

  • 賀術

    读音:Hèshù【源】北魏初,贺术部居贺术山(亦称贺安山,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省),因以部为氏(6,7,12,27,70)。疑即贺遂氏(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

  • 读音:chuàn万历间,抚州照磨钏国贤,阆中人。贵阳县丞钏佩,云南人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Hū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0,80)。或以河名为氏,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泰戏山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康熙字典》亦收。《山海经》载: “大戏之山,滹沱之水出焉。”

  • 伊樓

    读音:Yīlóu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觿》 注云: “即伊娄氏。”

  • 子干

    读音:zǐ gā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子干氏(17,60)。②系自��姓。春秋时楚公子比,字子干,曾奔晋,复归楚,自立,弃疾胁之,自杀,后世必有以字为氏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