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ù

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谥号为姓氏,源于子姓。春秋时宋国国君宋宣王死后由其弟和继位,和死后谥号“”,史称宋穆公,其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命姓,称穆氏。二为改姓,北方鲜卑族复姓丘穆陵氏定居中原后,改为汉字单姓穆氏。三是源于姜姓,据说为炎帝之后。

穆姓春秋战国时播迁于今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省一带。秦汉之交,穆姓主要居住在彭城(今江苏徐州)一带,后裔向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安徽等省播迁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穆姓南迁至江南各省和湖南、四川一带。改穆姓的鲜卑人在今陕、甘、青、晋、豫兴盛起来,形成河南郡望。元时,穆姓迁往贵州。清时,沈阳的满人改穆姓者,有向黑龙江、吉林等地迁徙者。当今中国穆姓主要分布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内蒙古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穆姓历史人物有穆宁,唐朝名臣,生性刚正。安禄山谋反,他联合各州县兴义兵阻拒。好学,教育自己的儿女以严著称,前有韩休家训至严,时称韩穆二门。穆修,北宋散文家,世称穆参军。提倡韩柳古文,推崇“古道”,反对宋初华靡文风,作文颇有深度。他的诗歌,有晚唐风格。著《河南穆公集》。

穆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九十八位。


【源】 ①炎帝之后(8,60,62)。②系自子姓。宋穆公之后,其支孙以谥为氏(6,7,9,12,17)。③系自姬姓。鲁穆公之后,以谥为氏(17)。④北魏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(6,7,12,17,44)。⑤犹太人后裔有穆姓(179)。⑥明时赐元人阿尔特穆尔姓穆名义(24)。⑦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、穆尔察氏、穆佳氏等后均改为穆氏(180)。今满族姓。⑧彝(130)、纳西(151)、蒙古(344)、台湾土著(65)、保安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或作缪(17,21)。【望】河南(17,21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黑龙江、青海、贵州等省多此姓。【人】穆生,汉时人(21)。穆顗,北魏代郡人,以功进爵建安公,拜尚书,出镇凉州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、平度、昌乐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回、蒙、土家、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俱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“或作‘缪’,音同;又,‘缪’或有‘纰缪’之音。子姓,宋穆公之后也,其支孙以谥为氏。”②又云:“邱穆陵氏改为穆氏。”“邱穆陵”,亦作丘穆陵、丘目陵,代北地区姓氏。当出自鲜卑族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穆,炎帝之后。”则此当系出姜姓。④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载:“明赐元人姓名:阿尔特穆尔曰穆义。”则此出自蒙古族。⑤清代满族之穆佳氏、穆尔察氏、乌雅氏等,或改为单姓“”。

后魏有穆丑善,代人,拜天部大人;唐代有穆修己,宋代有穆修;明代有穆相,三原人,监察御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門

    读音:Xiàmén【源】 周景王大夫下门子之后,见《国语》(4,7,24)。【人】 下门聪,春秋时晋大夫(4,7,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曰: “

  • 自死独膊

    读音:zì sǐ dú bó代北四字姓有自死独膊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读音:Yú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字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音yú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次弟为侯氏。”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》则云: “次弟为

  • 宰氏

    读音:Zǎishì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,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《史记,范蠡传》云:“范蠡师计然,姓宰氏,字文子,葵邱濮上人。”

  • 读音:Bé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大陆北方有 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《姓氏词典》音bēng,不从。)

  • 樹洛于

    读音:Shùluòy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树”据《河南官氏志》 云: “树洛于氏,改为树氏。”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亦作“树洛于氏,后改为树氏。”《姓

  • 墨哷

    读音:Mò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一作〔墨勒〕(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喀爾拉哈

    读音:Kāěrlāh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吉林乌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Yǔ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自大禹。二是以国为姓,源自妘姓。春秋时有妘姓诸侯国鄅国,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,后去邑旁为禹,表示亡国,称禹氏。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禹姓人分

  • 王父

    读音:wáng fǔ【源】 春秋时宋国始君微子启之后有王父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微子后有王父氏。”此当系出子姓。音从《姓氏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