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
《风俗通》: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也。后汉有京兆尹营郃。望出咸阳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▲<汉>营终,隐士。<明>营世宝,真州知州。
《风俗通》: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也。后汉有京兆尹营郃。望出咸阳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▲<汉>营终,隐士。<明>营世宝,真州知州。
读音:Zhǎ【源】 孟舒国之先主为霅氏,见《博物志》(60,62,63)。又,浙江湖州境内之东苕溪、西苕溪等水流入城内汇合称为霅溪,或以水名为氏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《博
读音:wēn dí h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温迪罕,部落名,分布在统门水(今图们江)、胡论水(今吉林五常拉林河支流)、移里闵河(今吉林饮马河)、宋葛斜斯浑(即松花江细流处)等地。以部为氏(71,3
读音:Jiǎo【源】见《字汇补》(86)。【布】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皦生光,明万历中山人(24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陕西之韩城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
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或系蛭拔氏所改。【望】 延安(17,418),延吉(6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;未详其源。(按: 蛭,即水蛭,俗称蚂
读音:mà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漫为河名,源出河北故城西,或以水名为氏。【布】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漫智,明时沂州人,宣德举人(15,2
读音:Dàg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载,其注云:“宋大公鼎,户部使。” (按:疑此当音tàigōng,即太公氏。古大、太字通。)
读音:Shuàilíng【源】 出自苗族帅灵干姓。见《南中纪闻》(60,62,91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出自苗族帅灵干氏,现代仍有
读音:zì【源】 ①天竺国有字氏,见《康泰扶南传》(60)。②明时大理府邓川州浪穹县箭杆场巡检司土巡检(72,242)、大理蒙化州备溪江(今名碧江)巡检司土巡检、大理蒙化州浪沧江(今名澜沧江)巡检司土
读音:zhōng lǐ【源】 春秋时齐国有中里氏,以所居为氏(60,62)。 【人】中里檄,春秋齐庄公时人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墨子》注云: “以所居为氏,齐国有之。
读音:Sīmǎ司马姓主要是以职官为姓。古有司马一职,执掌国家军队,后遂有司马氏。司马姓历史人物有司马迁,西汉历史学家。继任其父职务太史令,因对大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之事有所辩解而下狱受腐刑,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