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Qián

钱姓来源有三。一是以官职名为姓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“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, 裔孙孚, 周钱府上士, 因官命氏。” 这就是说,钱姓是以官名为姓。二是源自彭祖。相传彭祖姓篯, 名铿, 其后人即以“” 为姓, 后简化为“”。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。

钱姓早期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。秦朝有御史大夫钱产, 子孙居下邳(今江苏睢宁北)。西汉徐州人钱林, 因王莽专政, 弃官隐居长兴陂门里。钱逊因避王莽乱, 徙居乌程(今浙江湖州)。唐初, 有中原钱姓将佐随从光州固始人陈政、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, 钱姓开始进入福建。宋元时期, 钱氏发展到今广东、四川、安徽、湖南等省。明清时期, 今上海、云南、湖北等省市均有钱氏聚居。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间, 居住在闽、粤及沿海的钱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, 后又有一部分徙居海外。

五代时政治家钱镠是吴越国的创立人, 在位期间曾修建钱塘江海塘, 又在太湖流域构筑堰塘, 大力发展农业。唐代的钱起是唐“大历十才子” 之一, 博学多才, 尤擅五言诗, 在赴举时所作的一句“曲终人不见, 江上数峰青”, 令古今无数人称叹。钱谦益, 江苏常熟人。明清两代均任高职。博学多识, 文辞斐然, 是东南文坛的一大领军人物。近现代的人物如学贯中西的学者钱钟书, 其小说《围城》风靡世界。他的学术著作《管锥编》旁征博引, 对中西诗论、文论, 以及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令人叹服。

钱姓在《百家姓》里排在第二位。


彭祖之孙孚,为周钱府上士,因以官为氏。(见《姓谱》)

钱氏,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。裔孙孚,周钱府上士,因官命氏焉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)

▲<陈>钱逵,临安人,武帝时东海太守。<唐>钱起,吴兴人,诗人。<元>钱良右,平江人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庫塔

    读音:Jiǔkùtǎ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,其注云:“满族姓,清顺治时内大臣努山,姓此氏。”

  • 读音:guàn观,姒姓,夏有观扈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观为夏同姓之诸侯国,即国语之五观,国灭后氏焉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春秋楚>观射父,大夫。<汉>观鹄,零陵人。

  • 读音:Xí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。春秋时有诸侯国习国(今陕西丹凤),国灭后,其族人有以原国名命姓者,为习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,源于姬姓。春秋时有地名少习(今陕西商县东),后称为武关

  • 读音:Dòu/Dow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
  • 阿悉

    读音:Āxī【综】 唐时突厥姓。唐玄宗时有突厥降户阿悉烂,见《新唐书》(242)。西突厥十姓有阿悉结阙俟斤、阿悉结泥敦俟斤,属弩失毕部(428)。阿悉氏似出此两部之后,以部为氏。《姓氏词典》

  • 富色

    读音:Fùsè金代女真族姓氏。乃女真之黑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托和洛

    读音:Tuōhéluò清代满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咸丰时兵部尚书穆萌,姓此氏。”“托和洛”当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“托和罗” 之别译。参见

  • 蒙敦

    读音:Méngdūn【综】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蒙敦氏(256)。

  • 读音:Jìn【源】 敦煌石室所出残姓氏书上有尽姓(434)。亦见《姓觿》(17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【布】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【人】尽言,宋时眉山人(15

  • 读音:Yí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四川武胜有此姓(321)。疑系嬴姓之讹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长寿、贵州之从江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长寿等县市公安局提供; 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