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án

【源】①系自曹姓。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,安裔孙挟,周武王时封于邾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)为鲁附庸。邾挟之后,至于夷父,字颜,子孙以字为氏(6,7,12,17,60)。②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,其后以邑为氏(6,7,9,12,60)。④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为颜氏(71)。又,清满洲人姓,世居大凌河(23)。⑤台湾土著(65)、毛难(110,111)、白(14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琅邪、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5%。尤以山东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31%。【它】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省颜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彦山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其颜姓(65)。【人】颜无繇,春秋时鲁人,孔子弟子,颜回之父(9,12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崇仁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壮、白、苗、土家、毛难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① “曹姓。颛帝元(玄)孙陆终第五子曰安,安裔孙挟,周武王时封之於邾,为鲁附庸。邾挟之后至於夷父字颜,《公羊》 谓之颜公,子孙因以为氏。”② 《广韵》注云:“出琅邪,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,因而著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据王俭 《姓谱》 注: “鲁伯禽支子有食采颜邑者,因以为氏。望出琅邪。” (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为 《通志·氏族略》 语,误。《通志》无此语,盖传抄之误。)

春秋鲁有颜回,孔子弟子; 北齐有颜之推,临沂人,文学家; 唐代有颜真卿,万年人,书法家; 明代有颜应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uī【综】 见《续通志》(24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清时四川有此姓(59)。今四川中江(345)、沐川、浙江上虞(279)、普陀(297)、河北卢龙(289)、江苏高淳(305)

  • 長孫

    读音:Zhǎngsū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,见《路史》(17,26,62)。②北魏时鲜卑人姓。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。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,后改为长孙氏(7,11,12)。【望】 济阳(17

  • 读音:Chǔ褚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是以地为氏。据记载, 洛阳有褚氏亭。《姓氏寻源》云: 古有褚地, 居者以为氏。二是以官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云: 本自殷(商) 后人宋恭公公子瑕食采于褚

  • 石林

    读音:Shílí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、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卡勒嘎爾

    读音:Kǎlègāěr【综】 裕固族姓。属西八个家部落,世居甘肃肃南县大河区,清末民初时采用汉姓柯、哈,亦作〔哈勒嘎尔〕(198)。裕固族姓氏。或作 “哈勒嘎尔”,本为户族名,以之为姓。后或取其首音谐

  • 布爾吉忒

    读音:Bù’ěrjí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护军凄桑阿之妻为布尔吉忒氏(260)。

  • 若干

    读音:ruò gān【源】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,以部为氏(70,78)。其先与魏俱起,以国为姓(6,12,17,27,60)。【变】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,一说,改为苟氏,见《魏书》(7,27,60

  • 读音:Xiá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南之泸溪有分布。此姓系泸溪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《康熙字典》引《六书故》云:“(佯)亦借作“详’。”又,《史记》凡“佯”字,多作“阳”、“详”,可

  • 魏木

    读音:Wèimù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神保住之妻为魏木氏(260)。

  • 烏珠勒

    读音:Wūzhūlè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英之妻为乌珠勒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