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诗词古文>李东阳生平

李东阳生平介绍

李东阳(1447年-1516年),字宾之,号西涯,谥文正,明朝中叶重臣,文学家,书法家,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。湖广长沙府茶陵州(今湖南茶陵)人,寄籍京师(今北京市)。天顺八年进士,授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,直内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文章典雅流丽,工篆隶书。有《怀麓堂集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。>>查看李东阳的诗词古文

人物轶事

(一)
 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.父亲带他进宫朝见皇帝,因人小脚短,跨不过门槛。皇帝 见此情景,便脱口出了上联:“神童脚短。”东阳应声对下联:“天子门高”。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,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,又出上联:“子坐父立,礼乎?”李东阳答道:“嫂溺叔援,权也。”

(二)
  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,被皇帝召见入宫殿。皇帝正在吃螃蟹,便以此出上联:“螃蟹浑身甲胄。”程敏政应声对道:“凤凰遍体文章。”李东阳从容答道:“蜘蛛满腹经纶。”皇帝说:“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。”殿试后第三天,李东阳中了第三名神童。

(三)
  李东阳被举荐为神童后,不少文人墨客找他题诗作对,试试他的才华是否名副其实。有位老翰林将他的名字嵌入联语,要他用“两兼格”续对:“李东阳气暖。”东阳对道:“柳下惠风和。”老翰林惊叹不已。

(四)
  正德年间(1506~1521),内阁刘健、谢迁二公遭贬离京,只留下李东阳一人。当时刘瑾把持朝政,李东阳独木难支,无力回天。有人画了一幅丑老妪骑牛吹笛的讽刺画,在画中老妪额上题“此李西涯(李的号)相业”,以此嘲讽李东阳。有人向他报告此事,可他不动声色,自题绝句一首:“杨妃身死马嵬坡,出塞昭君怨恨多。争似阿婆骑牛背,春风一曲太平歌。”在后来推翻刘瑾的斗争中,李起了关键性作用。

(五)
  李东阳与彭泽(字民生望,攸县人)交往甚密,常有唱酬。彭对李诗不太赞赏。后来,彭泽官场失意,离京回乡。李东阳赠诗一首:“斫地哀歌兴未阑,归来长铗尚须弹。秋风布褐衣犹短,夜雨江湖梦亦寒。木叶下时惊岁晚,人情阅尽见交难。长安旅食淹留地,惭愧先生苜蓿盘。”彭读到开头四句便深为感动,读完全诗,潸然泪下。反复吟诵数十遍,爱不释手,对儿子说;“现在我才发现西涯的诗写得这样好,意境如此深远。我恨不能与他重相见,把酒论诗文!”

(六)
  李东阳之女,嫁于山东曲阜孔闻韶。未嫁之前,其女以孔家园林狭小,花木稀少为词,稍有责难。孔家为此大兴土木,扩充屋宇,修葺亭台楼阁。孔闻韶乃孔子六十二世孙,于明弘治十六年(公元1503年)袭封衍圣公,“班超一品之阶”。同年孔府花园竣工,东阳之女亦于当年出嫁,封为一品夫人。可谓三喜临门。袭封后,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,并代作大门联。联云:“与国戚休,安富尊荣公府第;偕天不老,文章礼乐圣人家。”此时东阳已是暮年,遣词造句,颂扬得体,忧国忧民,一片忠心。

人物生平

早年生活
  正统十二年(1447年),李东阳出生于京师的玄武湖西浒,李东阳的父亲时年三十一岁。

  景泰元年(1450年),李东阳能作径尺大的书法,被称为神童,明景帝下召验试,并赐给李东阳菓钞。

  景泰三年(1452年),明景帝召请李东阳讲读《尚书》大义。

  景泰四年(1453年),李东阳跟从老师展毓读书学习,稍长,拜展毓为外傅。

  景泰五年(1454年),明景帝再次召请李东阳讲《尚书》大义,并下旨将李东阳送入顺天府学为诸生。

  景泰六年(1455年),李东阳在顺天府学读书。

  景泰七年(1456年),李东阳在顺天府学读书,生母刘氏去世。

  天顺元年(1457年),明英宗复位,李东阳在顺天府学读书,受教于翰林院的黎淳。

  天顺五年(1461年),李东阳与刘大夏、杨一清同在老师黎淳门下读书。

  天顺六年(1462年),八月,李东阳参加顺天乡试,中举。本次顺天府试陈鉴为主考官,刘宣为副主考官。

  天顺七年(1463年),二月,李东阳参加会试礼部,陈文为主考,柯潜为副主考。因为试院火灾考试延期举行。八月,延时的会试中李东阳中第一百八十五名。本次会试彭时为主考,钱溥为副主考。

  天顺八年(1464年),三月,殿试中李东阳取得二甲第一,被选为庶吉士。在翰林院中受教于刘定之、柯潜。

成化时期
  成化元年(1465年),八月,李东阳被授编修之职,参与修纂《英宗实录》。

  成化三年(1467年),八月,《英宗实录》修纂成书,皇帝赐李东阳白金文绮,品秩升为从六品。

  成化七年(1471年),夏,李东阳的元配妻子刘氏病卒。

  成化八年(1472年),二月,李东阳奉父携弟,南归祖籍茶陵扫墓,途中所见所闻编写成《南行稿》一书。九月,李东阳的岳父岳正病卒,李东阳写有《祭外舅蒙泉先生文》一稿。

  成化十年(1474年),正月,李东阳的三弟李东川病死,李东阳写有祭文。十二月,李东阳九年任期满,迁升为侍讲。

  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六月二十一日,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出生。十月,李东阳再次丧妻,继娶的岳氏病亡。

  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五月,李东阳的二弟李东山病亡,李东阳写有祭文。李东阳入经筵侍班,同时兼撰讲章。

  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李东阳任职九年秩满,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。十一月二十六日,李东阳的三女儿出生。

  成化二十年(1484年),二月,李东阳充当殿试读卷官,并以侍讲学士身份侍东官班。

  成化二十二年(1486年),六月九日,李东阳的次子李兆同出生。十二月二十日,李东阳之父李淳病故,李东阳守制。

弘治时期
  弘治元年(1488年),闰正月,皇帝下召让李东阳充当纂修官修《宪宗实录》。

  弘治二年(1489年),四月,李东阳守制期满,除服,职位升为左春坊左庶子,仍兼任侍讲学士。

  弘治三年(1490年),三月,李东阳充当殿试读卷官。

  弘治四年(1491年),八月,《明宪宗实录》成,李东阳以纂修实录有功,职位升为太常寺少卿。

  弘治五年(1492年),三月,李东阳受命供事日讲,兼经筵讲官。

  弘治六年(1493年),二月,李东阳受命为会试主考官。六月,李东阳与傅瀚受命教导本次新晋庶吉士。

  弘治七年(1494年),正月,李东阳与程敏政同受命教导翰林院中庶吉士。八月,徐溥等奏请,李东阳升礼部右侍郎,兼任侍讲学士,专门负责内阁诰敕撰写。

  弘治八年(1495年),二月,李东阳次子李兆同夭亡。李东阳以原官与谢迁受命入内阁参预机务(入阁)。

  弘治九年(1496年),三月,李东阳受命为殿试读卷官。

  弘治十年(1497年),三月,李东阳与徐溥、刘健、谢迁受命为总裁官,修撰《大明会典》。九月,李东阳请纳长子李兆先为监生。

  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二月,皇太子出阁读书,赐李东阳太子少保、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导太子。四月,李东阳的四弟李东溟卒。

  弘治十二年(1499年),正月,监生江瑢劾奏李东阳与刘健杜绝言路,嫉贤妒能,请求罢黜二人官职。三月,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给徐经、唐寅,皇帝命李东阳覆校,李东阳以二人均不在录取名单中奏报。七月,李东阳得病痔,明孝宗赐药。

  弘治十四年(1501年),三月,李东阳以昡晕等疾病为由请辞,皇帝不准。四月,李东阳再次上疏请求辞职,皇帝再次不准。五月再上书请辞,皇帝依然不准。七月,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病殁。十一月,李东阳去房山为自己挑选墓地。

  弘治十五年(1502年),三月,李东阳充当殿试读卷官。八月,李东阳为过继子李兆蕃申请得到补荫为国子生。十一月,明孝宗赐李东阳玉带织金衣。十二月,李东阳参与编纂的《大明会典》成书。

  弘治十六年(1503年),二月,明孝宗赐李东阳红蟒衣一件。五月二十六日,李东阳与刘健、谢迁上言请求编写《历代通鉴纂要》,获准。

  弘治十七年(1504年)五月二十五日,李东阳上疏请求致仕,皇帝不准。五月三十日,李东阳以灾异事件上疏求致仕,皇帝不准。十月,李东阳再次生痔病。十二月十五日李东阳以生病为由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十二月二十五日,李东阳再上疏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

  弘治十八年(1505年)二月二十一日,李东阳以疾病原因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三月,李东阳充殿试读卷官。五月,明孝宗下召李东阳与刘健、谢迁入乾清宫共同领受顾命。明孝宗死,明武宗即位。七月,李东阳以辅导太子之功与谢迁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。李东阳请辞,皇帝不准。八月十三日,李东阳与谢迁同授光禄大夫,勋柱国,皇帝赐李东阳以己身并曾祖父母、祖父母、父母、妻诰命。十二月,李东阳奉命修纂《孝宗实录》。

正德时期
  正德元年(1506年),正月,李东阳与谢迁受命共同知经筵事。二月二十三日,李东阳与刘健、谢迁上疏乞退休,皇帝不准。二月二十九日,李东阳次再与刘健、谢迁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七月,皇帝册立皇后,李东阳充当副使行纳吉、纳征、告期礼。九月,李东阳充当副使行册妃礼。十月十三日,李东阳与刘健、谢迁上疏乞求退休。皇帝批准刘、谢二人离职,却独留李东阳。十月十五日,李东阳再次上疏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十月十六日,李东阳奏请乞求暂免朝参,只求能够扶病入阁供事,皇帝准。十月二十四日,李东阳劝焦芳辞去兼任的吏部尚书职位。十一月,李东阳上疏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十二月十六日,皇帝赐李东阳少师兼太子太师、吏部尚书、华盖殿大学士。

  正德二年(1507年),六月,李东阳进《历代通鉴纂要》一书,而后以生病告假。八月,李东阳上书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

  正德三年(1508年),三月,李东阳充当殿试读卷官。八月,李东阳患上血痰嗽诸病症,并以病求告休息。九月李东阳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十月李东阳再次乞求退休,皇帝不准。

  正德四年(1509年),四月,《孝宗实录》一书成,李东阳率百官上表皇帝。四月十五日,李东阳以纂修实录的功绩,皇帝加李东阳享受正一品俸禄。

  正德五年(1510年),九月,李东阳因为宁夏民乱平定,被皇帝加勋为特进左柱国,恩荫其继子李兆蕃为尚宝丞。十月,李东阳嫁洐圣公孔闻韶的女儿病殁。十一月十九日,李东阳被南京监察御史张芹弹劾其尸位素餐。

  正德六年(1511年),三月,李东阳充殿试读卷官。五月,李东阳以患鼻衄、痔漏等病上疏求致仕。十一月,李东阳因九载功绩被皇帝下令兼食大学士俸禄,并赐给其诰命,恩准其在礼部摆宴。

  正德七年(1512年),九月二十四日,直隶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西等义军被平,李东阳以运筹定议功劳被皇帝下旨赏银两表裹,并恩荫其子侄一人世袭锦衣卫正千户。十月四日,李东阳上疏恳求谢辞,皇帝下诏改荫为六品文职。十二月二十七日,李东阳以身老生病恳求退休,皇帝准许,赐敕褒誉李东阳,下令有司时加存问,给李东阳月食八石待遇,恩荫其侄李兆延为中书舍人。十二月三十日,李东阳上疏谢恩。

  正德十一年(1516年),七月二十日,李东阳以病而终于正寝。明武宗追赠李东阳太师,谥文正。九月二十八日,李东阳葬于京西城西直门外畏吾村的祖坆之地。

主要成就

政治成就
  进入仕途之初,李东阳升迁很不顺利,基本上是九年任满一迁,而且做了很长时间的侍讲学士,却仍没有参与经筵和日讲等活动,这是因为李东阳“以貌寝,好诙谐,不为时宰所重”以至于“士论哗然不平”。但是李东阳年轻时对此毫不在意,表现出宽阔的心禅和难得的政治成熟。

  李东阳秉政以后,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,又“以文章领袖缙绅”,但他平易近人广交朋友“李文正当国时,每日朝罢,则门生群集其家,皆海内名流。其座上常满,殆无虚日谈文论艺,绝口不及势力。”

  可见李东阳在政治人更多采取的忍让的态度,不管和士林还是宦官、外戚等都相处都还算不错,在政治上没有明确的个人主张,特别是在正德年间被世人讥为“伴食宰相”。

文学成就
  李东阳“天资英迈,读书一目数十行下,辄成诵不忘。少入翰林,即负文学重名。”但是李东阳很谦逊“然恒持谦冲,未尝以才智先人。”

  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人,其为诗文典雅工丽,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。又工篆书、隶书。著有《怀麓堂稿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等。后有清人辑编《怀麓堂集》和《怀麓堂全集》等。

  文学方面,李东阳主要有三点主张:一、主张学古,反对模仿。二、言由心生,诗文真情。三、知言养气,文主于气。

书法成就
  李东阳长于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书,于篆隶造诣尤高。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。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,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。有书法大家赞道李东阳“长沙公大草,中古绝技也!玲珑飞动,不可按抑,而纯雅之色,如精金美玉,毫无怒张蹈厉之癌,盖天资清澈,全不带渣滓以出。”代表作品有篆书《怀素自叙帖引首》、楷书《邃庵铭》、行草书《自书诗卷》等。

家族成员

家世
●高祖父:名无考,行戊七。不仕。
●曾祖父:李文祥,行继二,行伍出身。洪武初,随军队迁入京师。李东阳的《怀麓堂文稿》卷三十《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》记载:洪武初,吾曾祖继二府君籍义兵,历济南卫,改燕山左护卫。
●祖父:李允兴,字福永,行允三。代父役,与靖难功,授小旗。调金吾左卫。
●祖母:陈氏,武进人。
●父亲:李淳,字行素。不仕,私塾老师。父有疾,躬侍汤药。姐姐寡居,养之终身,并为姐姐的几个子女操办婚嫁。
●生母:刘氏,东安军人家庭出身,嫁给李东阳父亲时已经二十岁了。以病早逝,死于景泰七年。
●继母:麻氏,汪俊有《寿李太夫人九十诗序》,可知李东阳继母麻氏寿命在九十以上。
●叔父:李泽,字行润。官至金吾左卫百户。

弟弟
李东阳有同父兄弟四人,长子即李东阳。
●二弟:李东山,字陟之。由刘氏出。与李东阳为同母兄弟,生于景泰三年八月二十五日,死于成化十二年五月十三日,年二十四。见李东阳的《怀麓堂文续稿》卷八《仲弟东山墓志铭》
●三弟:李东川,字濬之。由刘氏出。年十九,未娶而亡。
●四弟:李东溟,字容之。由麻氏出。

妻妾
李东阳先后娶妻三个,妾不详,只知道一子为妾生,所以至少有妾一人。
●元配:刘氏,京师人,赠一品夫人。
●继娶:岳德熙(熙字为女旁熙),是蒙泉先生岳正之女,死于成化11年,赠宜人。李东阳的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二十九《外姑宋夫人墓志铭》,可知岳氏姓名,是其岳母宋氏四女之一。
●再继娶:朱氏,成国公朱仪之女,封一品夫人,其死亡在李东阳之后。李东阳的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十《封成国夫人朱母胡氏墓志铭》,可知其岳母胡氏为原礼部尚书忠安公胡濙长女,其生四女,次女嫁给李东阳。

子女

●儿子
李东阳共有子四人,其中两嫡一庶,还有一个是其弟过继给李东阳的继子。
1. 长子:李兆先,字徵伯,由岳夫人出,生于成化十一年,出生仅四个月其母岳氏病亡。娶妻潘氏。李东阳在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二十四《儿子兆先墓志铭》中记道:十八岁应试,在考场中病倒。二十一岁试不中,靠父荫成国子生。二十四岁误写试卷,不中。二十七应试前病死。
2. 次子:李兆同,由朱夫人出,10岁死。李东阳的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三十《儿兆同埋铭》。
3. 侧子:小名午孙,庶出,周岁死。李东阳在《怀麓堂诗稿》卷五《哭午儿》其中一句:儿生不满晬,遂作终身期。
4. 继子:李兆蕃,是李东阳四弟李东溟的儿子,过继给李东阳当继子。

●女儿
1. 长女:李盈,由刘夫人出,生于成化7年,嫁给尚宝少卿崔杰。李东阳在《怀麓堂南行稿》有《盈女生日》一诗。
2. 次女:李菱,由朱夫人出,成化18年亡,死亡时只有几岁,李东阳甚疼爱此女为其有诗作。《怀麓堂诗稿》卷十五《哭女菱》
3. 三女:名无考,由朱夫人出,生于成化19年11月26日,嫁给孔子第六十二代孙“衍圣公”孔闻韶,28岁时死亡。李东阳有《怀麓堂文后稿》卷三十《亡女衍圣公宗妇墓志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邹斯盛

    字舜五,吴县人,有《莼香书屋诗》。

  • 张琳

    五代时许州人。唐末官眉州刺史,修通济堰,溉田一万五千顷,民被其惠。后仕前蜀王建为永平节度判官。未几,以节度副使将兵平东川。累功至武信军节度使。

  • 周彦敬

    周彦敬,名碏,以字行。潮阳人。郭贞顺长子。洪武五年(一三七二)举人,官栖霞知县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〇。

  • 高栻

    高栻,燕山人。与张可久同时。生平不详。明·蒋一葵《尧山堂外纪》以为其人字则诚,即作《琵琶记》者,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已辨其非。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将其列于“词林英杰”一百五十人之中。

  • 程一宁

    活动于元顺帝在位(1333~1368)年间。顺帝淑妃,初为才人,不见幸御,后以吹笛诉怨,遂动顺帝之心,乃得面召,自此见宠,为顺帝宫中七贵之一,今存诗四首。

  • 赵锦

    (1516—1591)浙江馀姚人,字元朴,号麟阳。笃信王守仁学,教人以躬行为本。嘉靖廿三年进士。授江阴知县,征授南京御史。三十二年疏劾严嵩专权罪。世宗震怒,谓锦“欺天谤君”,逮下诏狱,斥为民。家居十五年,穆宗即位,起锦故官,擢光禄卿。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。入为大理卿,历工部左、右侍郎。万历初历南京刑、礼、吏三部尚书,以訾议张居正操切,被劾为“讲学谈禅,妄议朝政”。乃乞休去。十一年拜左都御史,言居正有功,不应抄没家产。不听。改兵部尚书。卒谥端肃。

  • 于休烈

    (592—772)京兆高陵人。于志宁曾孙。玄宗开元初,登进士第。善文章。历迁秘书省正字、集贤殿学士、比部郎中,出为中部郡太守。肃宗时,累擢太常少卿兼修国史。时史籍燔缺,休烈请州县有得者,许上送官,一书进官一资,一篇绢十匹,又自献《五代论》,帝嘉之。累进工部尚书。虽历清要,不治产。年老,笃意经籍,嗜学不厌。卒谥元。有集。

  • 朱受

    朱受,宜兴人,字敬持。少聪颖好学,工诗。官户部福建司主事。著有《书神录》、《深柳堂吟卷》等。

  • 李鸿章

    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—1901年11月7日),晚清名臣,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安徽合肥人,世人多尊称李中堂,亦称李合肥,本名章铜,字渐甫或子黻,号少荃(泉),晚年自号仪叟,别号省心,谥文忠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“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,慈禧太后视其为“再造玄黄之人”,著有《李文忠公全集》。与曾国藩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并称为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与俾斯麦、格兰特并称为“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”。

  • 江总

    江总(519~594)著名南朝陈大臣、文学家。字总持,祖籍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。出身高门,幼聪敏,有文才。年十八,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,迁尚书殿中郎。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,官至太常卿。张缵、王筠、刘之遴,乃一时高才学士,皆对江总雅相推重,与之为忘年友。侯景之乱后,避难会稽,流寓岭南,至陈文帝天嘉四年(563)才被征召回建康,任中书侍郎。陈后主时,官至尚书令,故世称“江令”。任上“总当权宰,不持政务,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”,“由是国政日颓,纲纪不立”(《陈书·江总传》)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灭陈,江总入隋为上开府,后放回江南,去世于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