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诗词古文>柳恽生平

柳恽生平介绍

柳恽,字文畅,生于宋泰始元年(465年),卒于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。祖籍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),南朝梁著名诗人、音乐家、棋手。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广州)刺史。又“征为秘书监、领左军将军”。曾两次出任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太守,“为政清静,人吏怀之。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卒,享年53岁。赠侍中,中护军。>>查看柳恽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柳恽父柳世隆,南齐尚书令,左光禄大夫、侍中。兄柳惔,梁尚书左仆射。柳恽从小深受父、兄影响,勤奋好学,少有志向,才华出众,远近闻名。齐竟陵王萧子良闻其名识,请他在朝中当法曹行参军,并极赏识之。齐武帝时,官至太子洗马,后因父丧辞官回乡。

  从齐武帝开始,萧齐宗室内部不断相互倾轧、残杀。齐和帝中兴元年(501年),雍州(今湖北襄樊附近,刺史萧衍带兵进攻建康(今江苏南京),柳恽“候谒石头(今南京)”,主动投诚,封为冠军将军、征东府司马。当时齐东昏侯还未投降,士兵还在苦战。柳恽陈书请求攻下石头时,先收图籍,宽大为怀,怃恤百姓。萧衍点头同意,让柳恽西上荆州(今湖北江陵县)迎接齐和帝萧宝融,并任命他为相国右司马。柳恽开端效忠萧梁王朝。

  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广州)刺史。又“征为秘书监、领左军将军”。曾两次出任吴兴 (今浙江吴兴县)太守,“为政清静,人吏怀之。梁天监十六年 (517年)卒,享年53岁。赠侍中,中护军。

成就

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。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,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。名篇《江南曲》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,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。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,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。
  汀洲采白苹,日落江南春。
  洞庭有归客,潇湘逢故人。
  故人久不返,春华复应晚。
  不道新知乐,空言行路远。
  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,景情交融,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。《江南曲》一直和吴筠的《小垂手》及梁简文帝的《夜曲》一起,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。
  柳恽的其他诗句如《捣衣诗》中的“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。”《从(梁)武帝登景阳楼》中“太液沧波起,长扬高树秋。”诗以素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,颇有影响,并为论诗者鉴赏。又如《独不见》风格别具,写失意惆怅之情。柳恽的诗句是梁五言宫体诗的代表作。风格自然朴素,深挚含蓄,毫不雕饰。
  柳恽的大半生是在宫廷和贵族周围度过的,他的诗句不免附合君主贵族的兴趣。诗中描绘宫廷花草、树木、服饰等,来满足皇帝贵族的娱乐要求。梁武帝每次举行宴会,总要让他赋诗,他们互唱互和,以诗助兴。柳恽的诗句广为流传。著名文学家王融把他的诗句写到书斋的墙壁和执着的白团扇上。柳恽晚年与文学家吴筠关系甚密。吴筠诗文具有清拔之气,人称“吴筠体”。在吴兴柳恽“召(吴筠)补主薄,日引与赋诗。”他们相互赠诗,以表友人之情。柳恽的诗风清新秀美,格调也比较健康,在当时诗坛上有一定影响。柳恽的诗文收在《柳吴兴集》中,共12卷,南宋末尚存1卷,已佚。他的少量诗文散见于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初学记》、《玉台新咏》中。近人严可均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其文1篇,逯钦立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辑其诗18首。
  柳恽少时学琴,其父是闻名于世的弹琴高手,他深受指点和熏陶,以后他又拜著名的琴手嵇元荣、羊盖为师。他天资聪颖,琴技精湛,天下闻名。一次萧子良在院内摆酒设宴,将晋代宰相谢安曾用过的鸣琴摆在一侧,请柳恽弹奏,他以娴熟的技艺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,使在场的人都陶醉了。萧子良赞叹说:“卿巧越嵇心,妙臻羊体,良质美手,信在今辰。岂止当世称奇,足可追踪古烈。”又一次,柳恽赋诗未就,以笔敲琴,附近的客人过来,用筷子一起敲打,琴中发出悲哀的音乐,使柳恽为之一惊,于是制为雅音。从此敲琴演奏便开始了。柳恽弹琴善于推陈出新,他论述琴法,“以今声转弃古法”。著有《清调论》。
  柳恽善下围棋,是著名的棋手。梁武帝也最好围棋,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。柳恽品定棋谱,作《棋品》 3卷。他评定棋手名次优劣,登格者共278人。柳恽自己名列第二。这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。柳恽还是博射高手。博射是古代一种游戏,他“发必命中”。
  柳恽还精医术,通晓医学精妙之道。还擅长占卜,著有《卜杖龟经》。可惜他的著述均己散佚。
  柳恽是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、琴手、棋手,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。梁武帝赞赏他说,“吾闻君子不可求备,至如柳恽可谓且美,分其才艺,足了十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亮

    陈亮(1143—1194)原名汝能,后改名陈亮,字同甫,号龙川,婺州永康(今属浙江)人。婺州以解头荐,因上《中兴五论》,奏入不报。孝宗淳熙五年,诣阙上书论国事。后曾两次被诬入狱。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,状元。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,未行而卒,谥号文毅。所作政论气势纵横,词作豪放,有《龙川文集》《龙川词》,宋史有传。

  • 孙绰

    (314—371)东晋太原中都(今晋中榆次)人,字兴公。孙楚孙。少以文称。初居会稽,游放山水。与许珣并为玄言诗人,亦能赋,尝作《天台山赋》,辞致甚工,自谓掷地有金石声,为当时文士之冠。名公之碑,必请绰为文。除著作佐郎,累迁廷尉卿,领著作。原有集,已佚,明人辑有《孙廷尉集》。

  • 周玄

    福建闽县人,字微之。与黄玄皆出林鸿门下,称二玄。永乐中以文学征,授礼部员外郎。尝挟书数千卷,居长乐高柄家,读书十年,卒业尽弃其书,谓已尽在腹中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。有《宜秋集》。

  • 裴说

    裴说,桂州(今广西桂林)人。唐哀帝天祐三年(906)丙寅科状元及第。该科进士二十五人。考官:吏部侍郎薛廷珪。裴说生于乱世,早年窘迫于乱离,奔走于道路。诗句"避乱一身多"引起众人共鸣。自幼勤奋攻读。曾任补阙、礼部员外郎,天祐四年(907),天下大乱,裴见升迁无望,即携眷南下,唐朝灭亡,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,又因战火波及,再向家乡逃难,不久,于旅途中死去。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,追求新奇,又工书法,以行草知名。

  • 孟棐

    孟棐,字仲良,号九龙山樵,有先莹在惠麓因家焉,兄弟皆出仕,樵独隐泉石事亲孝。

  • 朱高煦

    朱高煦(xù)(1380年-1426年),明成祖朱棣次子,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,徐皇后所生。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,后随父亲起兵靖难,累立战功。成祖即位后,封为汉王,藩国云南。他却一直留居南京,不肯就藩,多次谋取太子之位,纵使私兵劫掠,僣用乘舆器物。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被强令就藩乐安州,但仍不悔改。宣德元年(1426年),明宣宗继位,朱高煦起兵造反,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,被废为庶人,囚禁在西安门内。后与诸子相继被杀。

  • 朱恪

    朱恪,东莞人。明英宗天顺间与何潜渊等结凤台诗社。事见民国张其淦编《东莞诗录》卷八。
     

  • 陈裕

    陈裕,字景容,陈禧二弟,明初著名诗人和书法家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奉贤)人,洪武三十年(1397年)应诏至京师,授翰林院侍书。母亲死后回家不仕,与陶宗仪等人赋诗酬答,著有《唱和集》。

  • 张元干

    张元干(1091年—约1161年),字仲宗,号芦川居士、真隐山人,晚年自称芦川老隐。芦川永福人(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)。历任太学上舍生、陈留县丞。金兵围汴,秦桧当国时,入李纲麾下,坚决抗金,力谏死守。曾赋《贺新郎》词赠李纲,后秦桧闻此事,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。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,客死他乡,卒年约七十,归葬闽之螺山。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“词坛双璧”。

  • 张砚

    (1178年-1249年),字无准,号佛鉴禅师。四川梓潼(今四川省梓潼县人)人,俗姓雍,为南宋临安府径山寺沙门,为禅宗六祖惠能大鉴禅师下第二十世孙,临济宗破庵祖先禅师(1136年-1211年)法嗣,禅门高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