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诗词古文>王铎生平

王铎生平介绍

王铎(1592—1652),字觉斯,一字觉之,号十樵、嵩樵,又号痴庵、痴仙道人,别署烟潭渔叟,河南孟津人。明末清初书画家。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,有“南董北王”之称。王铎的书法作品有《拟山园帖》和《琅华馆帖》等,其绘画作品有《雪景竹石图》等。>>查看王铎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早期事迹

  王铎是会昌年间进士,累迁至右补阙、集贤殿直学士,后进入西川节度使白敏中的幕府。 847年(大中元年),王铎入朝,担任监察御史。860年(咸通元年),又由驾部郎中加封为知制诰,拜中书舍人。

担任宰相

  864年(咸通五年),王铎改任礼部侍郎。他主持会试,录取大量人才。866年(咸通七年),王铎又改户部侍郎、判度支,不久升任礼部尚书。871年(咸通十二年),王铎进封同平章事,又加门下侍郎、尚书左仆射,拜司徒。

  当时,宰相韦保衡因王铎是自己科举时的主考官,对他非常恭敬,还让他兼任刑部、吏部尚书。七月,唐僖宗继位,又加王铎为尚书右仆射。不久,韦保衡获罪被贬,王铎以检校右仆射之职出任汴州刺史、宣武军节度使。

  王铎有经世之志,素以安邦为己任,深受士人推崇。后来,河南发生农民起义,时人都希望王铎能入朝辅政,宰相郑畋也数次举荐。876年(乾符三年),唐僖宗召王铎回朝,任命他为左仆射、门下侍郎、平章事。

出镇江陵

  877年(乾符四年),起义军攻陷江陵(今湖北荆州),淄青节度使宋威兵败。宰相卢携建议由高骈率军征讨,但遭到反对。这时,王铎当廷上奏道:“臣忝为宰相,在朝不能为陛下分忧,愿亲率诸军,扫平贼寇。”众大臣都表示同意。

  878年(乾符五年),王铎被任命为守司徒、侍中、江陵尹、荆南节度使、诸道行营兵马都统,又封晋国公。王铎到江陵后,绥纳流亡百姓,招募士卒,修缮兵甲,在一年之间使得江陵武备严整。

  879年(乾符六年),王铎任命兖州节度使李系为都统都押衙兼湘南团练使,让他率精兵扼守岭北。李系虽出身将门,但本人并无用兵之能。十月,起义军入侵湖南,攻陷潭州(今湖南长沙)。李系兵败,麾下五万精兵被屠杀殆尽,尸体都被投入江中。

  王铎闻听李系兵败,命部将刘汉宏守江陵,自己率军奔襄阳。王铎走后,刘汉宏大肆劫掠,弃城而走,起义军得以攻陷江陵。 不久,王铎被罢相,诸道行营都统之职由淮南节度使高骈接任。

征讨黄巢

  880年(广明元年),起义军劫掠淮南,高骈兵败。不久,两京沦陷,僖宗逃往西川,并命郑畋为兵马都统。881年(中和元年),王铎被起复为侍中、滑州刺史、义成军节度使、诸道行营都统,率三万军队驻扎在盩厔(今陕西周至)以东。

  882年(中和二年),王铎任命周岌、王重荣、诸葛爽、康实、安师儒、时溥六位节度使为将佐,以中尉西门思恭为监军,传檄天下,号召各镇诸侯讨贼。当时,诸镇虽出兵征讨,但却不肯争先,及至见到王铎檄文,这才奋力剿贼。不久,叛将朱温投降,同州(今陕西大荔)收复。

  883年(中和三年),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勤王,收复华州(今陕西华县)。四月,官军收复长安,王铎以中书令的身份承制封拜有功将领。 这时,宦官田令孜欲夺取破贼之功,向皇帝进谗,将王铎贬为检校司徒、义成节度使。

遇害

  起初,王铎引朱温为外援,对他非常倚仗。后来,朱温势力壮大,逐渐倨傲,王铎知道他不能依恃,便上表请求回朝。884年(中和四年),唐僖宗从西川返回长安,并任命王铎为沧景节度使。

  王铎累世豪贵,赴任之时裘马鲜明,而且带有许多姬妾。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乐从训贪慕他的财物,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,埋伏在高鸡泊(在今河北故城西南),趁机劫掠。王铎与家属幕僚三百余人一同遇害,天下无不痛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质夫

    郑质夫,增城人。明世宗嘉靖间人。事见清康熙《增城县志》卷一三。

  • 刘家谋

    刘家谋(1813~1853年),字仲为、苞川,侯官县(今福州市区)人。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中举,后以大挑任宁德、台湾教谕。所到之处,努力收集掌故。在宁德,著《鹤场漫录》2卷;在台湾4年中,著《海音》2卷,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,皆有论述。咸丰二年(1852年),卒于府署。

  • 尤谔

    尤谔,字正言,号静庵,无锡人。务朴先生仲子,景泰庚午举人,除遂安知县。

  • 朱珔

    (1769—1850)安徽泾县人,字玉存,一字兰坡。嘉庆七年进士。官至右春坊右赞善。历主钟山等书院。尝于吴中结“问梅诗社”,与姚鼐、李兆洛共负盛名。辑《国朝古文汇钞》,有《说文假借义證》、《文选集释》、《小万卷斋集》等。

  • 朱国淳

    朱国淳,字醴泉,号湘帆,嘉善人。嘉庆己卯进士,改庶吉士,授刑部主事。有《皇华集》。

  • 邹璧

    邹璧(1507-),字卫辰,又字辰甫,号九峰山人,无锡人。著有《书端杂录》、《九峰诗集》。

  • 倪瓒

    倪瓒(1301~1374),元代画家、诗人。初名珽,字泰宇,后字元镇,号云林子、荆蛮民、幻霞子等。江苏无锡人。家富,博学好古,四方名士常至其门。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,浪迹太湖一带。擅画山水、墨竹,师法董源,受赵孟頫影响。早年画风清润,晚年变法,平淡天真。疏林坡岸,幽秀旷逸,笔简意远,惜墨如金。以侧锋干笔作皴,名为“折带皴”。墨竹偃仰有姿,寥寥数笔,逸气横生。书法从隶入,有晋人风度,亦擅诗文。与黄公望、王蒙、吴镇合称"元四家"。存世作品有《渔庄秋霁图》《六君子图》《容膝斋图》等。著有《清閟阁集》。

  • 蔡圭

    蔡珪,字正甫,蔡松年子,真定人。中进士第,不求调,久乃除澄州军事判官,迁三河主簿。丁父忧,起复翰林修撰,同知制诰。在职八年,改户部员外郎,兼太常丞。珪号为辨博,凡朝廷制度损益,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。

  • 周之深

    周之深,字德源,长兴(今属浙江)人。哲宗元祐六年(一○九一)进士。曾官国子司业。事见清乾隆《湖州府志》卷三一。今录诗二首。

  • 张大烈

    张大烈(1911—1941)又名张澄江。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。初中毕业后,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。1929年留法深造。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,学习雕塑艺术。1931年,张大烈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启迪下,关心祖国的命运。1940年6月,"江抗"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率部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,邀他为抗日救国出力。张表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,多次在中小学校及群众集会上斥责消极抗日、热衷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,遭"忠救军"澄锡虞特派员包汉生的忌恨。于8月30日晚上,被包所派"暗杀党"徒枪杀于长泾镇龙园茶店。谭震林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