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仲讷。宛丘(今河南淮阳)人。少喜医方,遍读古医书,为医博士。后隐居,信佛教,传其方于子孙。
①病名。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。又名马。见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由于毒邪内侵,当气血虚弱之时,流窜不定,致使肢体深部发病,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、有单发或多发,久而成脓,溃后脓尽可愈,或此愈彼发。由于发
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收敛闭郁,不能正常宣发舒布的病理状态。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则腠理闭,气不行,故气收矣。”多因感受外寒或里寒过盛所致,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气源流》:
古通泻。①排泄。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:“夫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,此五者,天气之所生也,其气象天,故写而不藏。”②针刺手法之一。与补相对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然后写有余,补不足。”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黄花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逐寒开窍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。指属阳的部位,以身之前后而言,则前为广明;以身之上下而言,则上半身为广明。
五积证之一种。《难经·五十六难》:“心之积,名曰伏梁。起脐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病烦心。”《脉经·平五脏积聚脉证》:“诊得心积.脉沉而芤,上下无常处,病胸满悸,腹中热,面赤,嗌干,心烦,掌
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因疮忽黑烂,出黑水是也。”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。
见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。即五仁丸作汤剂。治证同。见五仁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