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焦辨证

三焦辨证

温病辨证方法之一。是清·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,按温热病传变情况,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,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。初期属上焦肺、心包病变。手太阴肺病发热恶寒头痛、汗出而咳等。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,或舌謇肢厥、舌质红绛。高热极期属中焦脾、胃病变。足阳明胃经发热不恶寒、汗出口渴、脉大。足太阴脾病有发热不扬、体痛且重、胸闷呕恶、苔腻脉缓等。末期属下焦肝、肾病变。足少阴肾病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。足厥阴肝病热深厥深、心中憺憺大动、手足蠕动、抽搐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郎鞭

    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玉龙鞭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志

    指喜、怒、思、忧、恐五种情志的变动与五脏的机能有关。心志为喜,肝志为怒,脾志为思,肺志为忧,肾志为恐(见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。

  • 枪头菜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苍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瘴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背部的顽硬青紫的肿块。因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。开始为黑色,顽痹如木如石,重按方知微疼,五、七日毒势出而浮肿,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,身发寒热如疟,头颤口偏,手足厥逆,黑睛紧小

  • 野瘭

    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虚黄喉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种福》卷五。多由素属阴虚之体或内伤久病,肾阴虚损,虚火上炎客于咽喉所致。证见满口皆黄,但其黄如淡金,干净无垢,口无涎丝,外显潮热或兼腰膝酸软,唇红颧赤。或如久病痨瘵之人等一派阴虚于下,阳

  • 得配本草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清·严洁、施雯、洪炜合撰。刊于1761年。本书选用《本草纲目》中的药物647种,除记明各药的主治外,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,为本书的一大特色。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、配、佐、

  • 脑风

    病名。指风冷袭侵脑户的病症。见《素问·风论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五:“风生高远,始自阳经,然督脉阳维之会,自风府而上至脑户。脑户者,督脉足太阳之会也。……今风邪客搏其经,稽而不行,则脑髓内弱,故项背怯寒

  • 万民望

    【介绍】:见万表条。

  • 子呛

    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