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:“内经谓有病口苦,名曰胆。……治肝胆俱虚,热气上熏,口中常苦,泄热益胆汤方。”
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一箭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丹溪心法附馀·盗汗》。阴汗之一种。详阴汗条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木贼一钱半,淡豆豉、夏枯草、焦栀子各三钱,桑叶、制香附、牡丹皮各二钱,炙甘草五分,鲜葱白三枚,鲜荷梗五寸。水煎服。功能和解少阳。治寒热往来,热重寒轻者。
见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夜明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温灸器,见该条。
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。乃脏腑热极之候。杂病为实热里结;外感为邪已传里、邪毒内陷已深。宜白虎汤、大承气汤,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望江南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廉泉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