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,祛表里之邪;提,升清气。属解表清里法。适用于外有表证而里热也盛的病证。如病人原有表证,过早服泻下药,致病邪下陷导致热泻,同时并见身热、口渴、喘而汗出等症。处方中解表药与清里药同用,如葛根黄芩黄连汤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泥鳅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述钩元》。为红豆蔻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江瓘条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,此骨有空泡小孔,是含气骨。
见玉函经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阴地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瞳仁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”汉·刘熙《释名》卷二:“童子,或曰眸子。”
【介绍】:明医官。贯里不详。宪宗时任太医院院使,因投剂乖方,致损宪宗,遭大臣参劾,降为承德郎太医院院判。弘治六年(1493)因弹劾王恕又降为御医。公元1503年奉孝宗命任总裁修本草,两年后成《本草品汇
指纹弯向中指旁,主外感风寒类病证(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