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纹红而娇艳,主寒证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即发泡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正黄疸之症:食已即饥,遍身俱黄,小便或赤或不利,憎寒壮热,身体如肿。”多由脏腑积热,并于脾胃之间,外因风湿相搏,闭郁腠理,湿热熏蒸,盦而成黄。如见表证脉浮,可用汗解,桂枝黄芪
病证名。①胀病之一。一名胀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证》:“七情郁结,气道壅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体肿大,四肢瘦削,是为气胀。”气虚、气热、气寒亦可致气胀。《医碥·肿胀》:“因于气
证名。指突然发作的心痛。可由脏腑虚弱,冷、热、风邪等侵袭手少阴经所致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心热病者,先不乐,数日乃热,热争则卒心痛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三:“夫卒心痛者,由脏腑虚弱,风邪冷热之气客于
病名。指食糍糕类过多而成积滞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糍糕积,食之过伤成积,噫气吞酸,心腹作痛也。宜白芍、谷芽、神曲。方用青木香丸。”参见食积条。
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水霞翳障、水瑕深翳、冰蝦翳深、冰翳外障。多由肝经热邪上攻所致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冰瑕翳深之证,翳色青白如冰,横贯乌睛,其证或痒或疼,发歇无时,眵粘泪出,白睛
气机逆乱失常。主要指气机上逆,亦包括气机横逆。前者常因郁怒伤肝、或火热上冲,以致气升不降而逆于上,亦可由于痰壅、食积、形寒饮冷、上实下虚等原因,致气不顺降而上逆,头目眩晕、为其常见证候,甚则可见颠仆昏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八方。生地黄、熟地黄各四两,白蒺藜、川牛膝(酒洗)各三两,知母、黄柏、枸杞子各二两,菟丝子(酒制)、独活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,黄酒送下,夏月盐汤送
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牡蛎粉、黄丹各二两,枯矾四两。为末,外擦患处。治湿热流注,两腋汗,脚心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