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病治法之一。见《时病论》。用于温病初起,症见发热、口渴、小便黄、无汗,苔黄,脉数,可用鲜芦根、石膏、连翘、竹叶、淡豆豉、绿豆皮等,清凉透邪,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。
小儿体质的特点。详纯阳之体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厥阴络脉,见该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,详人参条。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莳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具名。指铜质所制的针具。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自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又名《明医指掌图》。10卷。明·皇甫中撰注,王肯堂订补,邵达参校。撰年不详。本书体例仿效吴恕《伤寒活人指掌图》,用歌赋、论述相结合的形式编成。卷1病机赋、经络总抄及龚云林“药性歌”;卷2~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东风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患舌疳而舌肿起,如豆,如菌,渐如莲花,绵溃久不愈,甚则穿透舌体和腮部,所食之汤水皆漏出。谓之瘰疠风(《喉科指掌》卷三)。参见舌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