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养血润燥

猜你喜欢

  • 猴狲疳

    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又名猴疳。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。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,红赤无皮;重者可延及遍体,以上窍为甚。治疗:内服猴疳化毒丹。外用甘草水溻洗。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。类似胎传梅毒。

  • 内伤呕吐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。指脾胃虚弱,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。如胃寒呕吐、胃热呕吐、痰饮呕吐、食积呕吐等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冰瑕障

    病证名。即冰瑕翳。详该条。

  • 前板牙

    即门牙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陵泉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P9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,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。一法“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

  • 烦冤嗽

    病名。指肾虚气逆作咳。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咳嗽烦冤者,是肾气之逆也。”《不居集·烦冤嗽》:“《素问》云,咳嗽烦冤,是肾气之逆也,八味丸、安肾丸主之。”《证治汇补·咳嗽》:“咳嗽烦冤,肾气之逆,以肾为

  • 牡矾丹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牡蛎粉、黄丹各二两,枯矾四两。为末,外擦患处。治湿热流注,两腋汗,脚心汗。

  • 目窗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1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至营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.5寸处;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。一说在“临泣后一寸半”(《针灸大成》)。布有额神经内、外侧支的吻合

  • 坐桶

    即分娩。张蕃芝《生生要旨》:“妇人生产,往往坐盆而生,俗呼坐桶。”因古代妇女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桶或盆上分娩,故名。

  • 鬲偏枯

    古病名。鬲,否鬲之意。因气血俱病,否鬲不通,而致半身不遂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胃脉沉鼓涩,胃外鼓大,心脉小坚急,皆鬲偏枯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胃气既伤,血脉又病,故上下否鬲,半身偏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