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助阳

助阳

补阳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里热不得卧

    外感不得卧之一。指三阳失于解表,邪热传里所致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里热不得卧之症:身热汗出,渴而引饮,小便不利,太阳经里热也;烦渴消水,口燥唇焦,大便坚结,阳明经里热也;寒热口苦,胁痛干呕,少

  • 肺疔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白疔,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,尤多见于手大指,其色白,且伴有发热咳嗽。治宜清泻肺热,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。②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白刃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生发之气

    指胆气,详该条。

  • 缠舌喉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学心悟》卷四。多由风热邪毒壅塞心肺二经所致。症见舌根肿硬,两旁糜烂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风热湿毒,或因风劳酒色而起。下颏俱肿,口噤舌卷肿大,上有筋如蚯蚓之状,生黄刺白胎,如咬牙不

  • 经渠

    ①经穴名,代号LU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经(金)穴。位于前臂掌侧,当桡骨茎突内缘,腕横纹上1寸处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和桡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痛,喉痹,手腕痛等。直刺0

  • 疾而徐则虚

   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《大要》曰:徐而疾则实,疾而徐则虚。”意指进针时速度快,出针时速度慢,能使邪气虚衰,为泻法。

  • 怯卢文医药简牍

    维族医学著作。作者及著作年代不详。文献记载了当时该地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病名。如脓肿、结节、癞、疥、癣,以及怀胎、流产等。收载维医常用药如酥油、葡萄酒、石榴、茜草、胡椒、小豆蔻等。内容简单,未涉及理论,

  • 吸远

    指吸气深长而困难的症状,为肾阳衰微之征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在下焦者,其吸远。”

  • 中药避孕

    指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达到避孕的目的。若达到终生不孕称为绝育。亦名断产、断子、绝胎。历代文献均有记载,效果尚待考证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马槟榔核仁,欲断产者常嚼二枚,久则子宫寒冷不孕。”又“故蚕纸烧末酒下,

  • 夜疟

    疟疾之一。指疟疾发于夜间者。①即三阴疟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四十二:“疟在夜发,名曰三阴疟疾。”详见三阴疟条。②即鬼疟。《张氏医通·疟》:“夜疟俗名鬼疟。此邪入血分,宜升散血脉之邪。《千金》内补建中加升、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