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肾气虚。详该条。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十五号明夷方。细辛、大黄、枳实、厚朴、麻仁、青皮、桃仁(去皮尖)各等分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每服一至三钱,淡姜汤稍冷送下。治痧,大便干结,气血不通,烦闷壅盛而昏沉者。
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,但说后又自知讲错。多因心气虚,精神不足所致。
即肾阳。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囊秘喉书》。鏁,同锁(《集韵》)。即锁喉风。参见喉风条。
即跟骨。为跗骨中最大的一块,位于足后,有强大的肌腱附着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禹载。江苏苏州人,少攻举子业,屡试不第,年近四十,弃举子业而学医,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,辛亥年间(1671年)至京师,为王公等所重视。辑有《温热暑疫全书》(1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倒吊蜡烛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