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审视瑶函》卷二方。羌活、独活各六分,白芍药、生地黄、泽泻各三分,人参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白术、黄芪、熟地黄(酒洗)、当归身各四分,柴胡、防风各五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伤寒愈后,余邪不散,上走空窍,眼目瘾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山腊梅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又名预颅,即颅。指头部骨骼,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。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商为金音,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。
即防己黄芪汤,见该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谷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。
【生卒】:1899~1957【介绍】:针灸学家。原名澹。江苏江阴人。世业医。幼随父乃盈学,后又师从瞿简庄,通内、外各科,尤以针灸见长,深得病家信赖。1930年他于无锡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,并设通函研究
经穴名。代号HT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阴心经。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举臂开腋取穴。布有尺神经,正中神经,臂内侧皮神经;外侧为腋动脉。主治心痛,目黄,胸胁痛,腋下肿,肩臂不举等。直刺0.5~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半边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