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印疮

猜你喜欢

  • 贲肫

    古病名。亦称贲豚。《诸病源候论·积聚病诸候》:“肾之积名曰贲肫,发于少腹,上至心下,若肫贲走之状。”详贲豚条。

  • 虚损喉癣

    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。系指喉癣之由于肝肾虚损者。详见喉癣条。

  • 疟积

    病名。即疟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疟积,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,经汗吐下日久,荣卫亏损,邪气伏藏胁腹,结为癥癖,坚痛,名为疟母也。宜常山、鳖甲、三棱、蓬术、草果;方用十将军丸、鳖甲丸、

  • 李恒

    【介绍】:①明医家。字伯常。合肥人。洪武初(1368)以医名,选入太医院,擢周府良医,寓居滇阳(今属云南》,奉周定王朱之命,集《周府袖珍方》等。②明医生。江陵(今属湖北)人。随父往粤,性喜旋予,弃儒业

  • 睑黡

    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两目无别弊,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。”可见于痰饮之症。参见目黯黑条。

  • 宗筋纵

    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详宗筋弛纵条。

  • 神验锦鸠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菊花、煅牡蛎各五钱,肉桂二两,瞿麦、蕤仁(去皮)、草决明、羌活各三两,茯苓四两,炒蒺藜(去皮)、细辛、防风、黄连各五两,斑鸠(去皮毛肠嘴爪,文武火连骨炙干)一只,羯羊肝(竹刀

  • 陈司成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九韶。浙江海宁人。八代业医,年轻时曾考科举,后继承家业,研讨医术,曾旅游于江浙等地。长于治疗梅毒,是我国有贡献的梅毒学家。于1632年写成《霉疮秘录》一书,总结

  • 小儿卒利

    病名,又名暴泻、暴注,指小儿急骤的泄利。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小儿卒利者,由肠胃虚,暴为冷热之气所伤,而为卒利。热则色黄赤,冷则色青白,若冷热相交,则变为赤白滞利也。”治热利用香连丸;治冷利,用理中汤;治

  • 佛柑花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佛手花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