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即喉腥。详该条。
见邵氏医书三种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《古今医鉴》卷二方。天南星五分,冰片少许。共研细末,于病人牙齿间频频擦之令热。治中风牙关紧急,难以下药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即解溪,见该条。
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指眵泪稠浊似痰,粘糊满目的证候。详见眵泪条。
灸具名。又称灸疗器。是一特制的金属圆筒,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。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,上孔可以通风出烟,下孔用以传导温热。内另有小筒一个,可置艾或药物燃烧。使用时,先将艾或药物点燃,置灸器于应灸之处,
即鬥齿。详该条。
见太平圣惠方条。
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