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唾血

唾血

证名。①指痰中带血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肺咳之状,咳而喘息有音,甚则唾血。”详咳血嗽血咯血等条。②指血随唾液而出。多因脾不统血,肝不藏血,或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。脾不统血者,伴见心悸怔忡,睡卧不安,饮食减少,疲乏无力,宜用归脾汤七珍散等方加减。肝不藏血者,伴见头痛胁痛口渴便秘,宜用当归龙荟丸泻心汤等方。阴虚火旺者,伴见咽干口燥心烦失眠,舌质红,脉细数,治宜滋阴降火,用滋阴降火汤、麦冬养营汤等方。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:“唾血,平时津唾中有血如丝或浮散者,此属思虑伤脾,脾虚不能统血也。有兼心兼肾兼胃之不同。兼心,加味归脾汤;兼肾,六味丸五味子肉桂;兼胃,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、粟米,名七珍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鹭鸶藤

    出《覆岩本草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捻衣摸床

    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一作循衣摸床。详循衣摸床条。

  • 代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代……止有常数,不能自还,良久乃动。”主脏气衰弱。多见于心脏疾患、惊恐、跌打重证。个别孕妇接近分娩时亦可出现。

  • 胸胁

   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。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:“胸者,缺盆下,腹之上,有骨之处也。”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其两侧自胸以下,至肋骨之尽处,统名曰胁。”

  • 食积腹痛

    证名。指因饮食不节,积滞不消所致的腹痛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食积作痛,痛甚欲大便,利后痛减,其脉必弦或沉滑。”《寿世保元·腹痛》:“食积腹痛,其脉弦,其痛在上,以手重按愈痛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食

  • 小儿聋哑

    病证名。本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,其中多数是由于在幼小时候因病丧失听觉,无从学习语言因而成聋哑。先天性者,幼小即两耳失聪,不能语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发惊癎后,六七岁不能语言。”《丹溪心法》:

  • 顽癣

    病名。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因风、湿、热、虫四者为患。发无定处,初为皮肤发痒,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,表面有落屑,病损逐渐扩大,融合成片,形成肥厚粗糙皮损,形状不一,瘙痒明显,搔

  • 蜈蚣哽喉

    多由饮食不慎,误食蜈蚣。可先取生猪血饮之,少倾以清油灌口中,蜈蚣滚在血中即吐出。后以雄黄末调服,以解其毒。

  • 疠风痰喘

    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若肺气虚服六君子汤加桔梗;肺经有热服泻白散;命门火衰而脾肺虚者服理中丸。

  • 本草纲目

    书名。52卷。明·李时珍撰。刊于1596年。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,结合广泛地向药农、民间医生、猎人、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,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