嗉
①食管的末段。②鸟类受食之处。
①食管的末段。②鸟类受食之处。
病证名。帷通帏,亦作眦帏赤烂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专言眦之赤烂。”详眦赤烂条。
即着噤。见《幼幼新书》卷五。详着噤条。
十怪脉之一。又称转丸脉。脉来去捉摸不定,如豆之旋转状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棘针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舌疔舌上生紫皰,其形如豆寒热憎。”由心脾火毒所致者,症见舌生紫皰,其形如豆,坚硬而疼痛,并兼发热恶寒。初起宜泻火解毒,用五味消毒饮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;或外擦紫雪散,或噙化
《济世养生集》方。又名截痧丹。苍术(米泔浸三日,土炒研末)、蟾酥、雄黄、丁香、木香、滑石、朱砂各一两二钱,麝香三钱。为末,烧酒浸,拌蟾酥,捣为丸,芥菜子大,每服三至五丸。治中暑湿热寒凝,昏蒸郁冒,闷绝
①经外奇穴。出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·刺疔捷法》。位于耳垂前面中点。主治锁口疔等。直刺0.1寸,或点刺出血。②耳的部位。耳轮之垂下处。又名耳坠、耳垂珠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因忧思过度,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泄秘》卷上,即崩砂疳口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