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大生要旨》。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。详闷气生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著《女科万金方》1卷。
古病名。指肠胃虚弱,或有积滞,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。《痢证汇参》卷四:“痧痢之证,先泻后痢者居多,盖因肠胃空虚,秽气易触,则成痧痢。或天气炎热,或时行疫痢,感触肠胃,因积而发,亦致痧痢。夫痢不兼痧,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方。炒使君子十个,甘草(胆汁浸一夜)、芜荑各一分,炮苦楝子(去核)五个。为末,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蛔疳,腰痛时作,肚胀青筋,呕吐清沫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古羊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完素条。
出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同。膝以下的足胫部分。
病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火类》:“暴瘖,猝痖也。”即暴瘖。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紫茉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