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家。著有儿科专书《孩孺明珠变蒸七疳方论》1卷,已佚。
见赤水玄珠条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识》卷八。又称四肢别离,详该条。
证候名。多因寒湿停滞,致脾阳受损。症见痞满、腹痛、洞泄、四肢不温,舌淡苔灰白而滑,脉缓滑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湿之入中焦……有伤脾阳,有伤脾阴,……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、九。”治宜温中健脾,辅以燥湿
即解部学的听小骨。有槌骨、砧骨、镫骨,左右合计共六块。详各条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乌桕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医说》引《锁碎录》。一指月经,二指经期。
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小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