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科秘要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。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阴虚者,阳必凑之,故阳蒸阴分则血热,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。”治宜清火补阴,用当归六黄汤。参见阴虚盗汗条。
出《眼科龙木论》。即蝉蜕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健忘者,常常喜忘是也。”即健忘。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1076年(熙宁年间)在太医局设提举1人,总管该局工作。与太医局令的职权相同。参见太医局条。
灸法之一。以细竹管(箭竿)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,另端置炷施灸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以苇筒长五寸,以一头刺耳孔中,四畔以面密塞之,勿令气泄,一头内大豆一颗,并艾烧之令燃,灸七壮。”用治口眼歪斜、耳疾等。
出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。形容眼睑浮肿,下睑如卧蚕之状。为水肿体征之一。目下为胃脉所过,属脾所主,脾失健运,水湿潴留,故见眼睑浮肿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。系指听力良好,示肾气充足。参见耳目聪明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磨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