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痘疮入眼,或痘疹入眼。详各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。多由草中花蜘蛛螫伤,复被水湿外浸所致。生于肌肤,起泡作痒,破流粘汁。外敷二味拔毒散。类似虫咬皮炎。即天蛇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脏的阳气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开鬼门,洁净府,精以时服,五阳己布,疏涤五脏。”
脑鸣的别称。《四科简效方·内科通治》:“头响即脑鸣也。”详见脑鸣条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,又简称“温”。①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。后世泛称“温热病”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有病温者,汗出辄复热,而脉躁疾不为汗衰,狂言不能食。”温病一般起病较急,发热较甚,传变
即耳屏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蔽者,耳门也。”
骨名。又名趺骨、足趺骨、脚面骨。即跖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跗者足背也,……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。”此骨左右各五,相当于手的掌骨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即五更泄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