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妊娠大便不通

妊娠大便不通

病证名。亦名胎前大便不通妊娠便秘不通。指妊娠期间出现大便秘结不通或欲便而艰涩不行。多由脾肺气虚、胃肠气滞血虚津亏、大肠燥热所致。脾肺气虚则运化传导糟粕无力。症见大便艰难、虚坐努责、汗出神疲、纳差腹胀气短懒言。治宜益气润肠。方用黄芪汤(《金匮翼黄芪陈皮、麻仁、白蜜)。若情志不畅,或久坐久卧,或孕后胎体增大,压迫大肠,气机通降失常,大肠传导失职致肠中糟粕停搁不下。症见大便不通,脘腹胀满,欲便不畅,矢气则舒,嗳气频作,心烦不得卧。治宜理气行滞通便。方用紫苏饮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)加味。若素体血虚,孕后血养胎阴血更显不足,血虚则津亦涸,不能滋润大肠。症见便秘不通,或欲便而努责难下,面唇白无华,头昏眼花、心悸。治宜养血润燥通便。方用润麻丸(《沈氏尊生书》)去桃仁、加阿胶肉苁蓉首乌。若胃肠素有积热,或孕后过食辛热助阳之品,或孕后外感邪热,致肠道燥热,热灼津液,肠失濡润。症见大便干结,数日一解,下腹胀满,面赤口臭,或身热,便后肛门灼痛小便短赤。治宜清热润肠通便,方用润燥汤(《胎产心法》:阿胶、黄芩苏梗防风当归、麻仁、芝麻)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惊抽散

    《揣摩有得集》方。党参一钱五分,白术、茯神、半夏、炒酸枣仁、当归各一钱,豆蔻仁、炒川芎、冬虫夏草、炙甘草各五分,橘红三分,大枣一枚(烧黑,去核)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功能健脾温中,气血两补。治小儿脾胃虚寒

  • 胫毛

    小腿部的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少阳之下,血气盛则胫毛美长。”

  • 针灸易学

    针灸著作。2卷。清·李守先撰于1798年。卷上为针灸源流、手法和认症三部分,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及要穴的应用;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。

  • 气胜形

    形气相失之一种,指形质羸瘦而气盛喘促的病态。人体以元气为本,正常人元气充足虽形体瘦小,仍属健康。若因疾病的缘故,形肉大脱,喘急气满,元气无所依附者,为气胜形,是垂危之候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平人而气

  • 医原

    医论著作。3卷。清·石寿棠撰。刊于1861年。共有医论20篇,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。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,证治大要、伤寒、内、妇、儿各科证治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
  • 瓜藤缠

    病名。绕足胫而生的一种肿疡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由湿热下注,蕴蒸肌肤而成。其症绕足胫生核数个,日久肿痛,溃烂流脓血,缠绵难愈。治宜健脾利湿,清热解毒。内服防风通圣散化裁;局部发热者,服当归拈痛汤。外贴

  • 鳅鱼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泥鳅,详该条。

  • 恶肉

    病名。①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:“恶肉者,身中忽有肉,如赤小豆粒突出,便长如牛马乳,亦如鸡冠状,亦宜服漏芦汤,外可以烧铁烙之,日三烙,令稍焦,以升麻膏敷之。”本病似包括疣赘及疤痕疙瘩等。②即腐肉。《外科理

  • 心痛

    病证名。胸脘部疼痛的统称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①指心前区或心窝部疼痛。《诸病源候论·心痛病诸候》:“心痛者,风冷邪气乘于心也,其痛发,有死者,有不死者,有久成疹(通“疢”,病也)者。心为诸藏主而藏神,其

  • 合阴阳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详和阴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