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子烦

子烦

病名。见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。亦名妊娠子烦。妇女怀孕后因血聚养胎阴血不足,或素有痰饮,复因郁怒忧思,致使火热乘心,神志不宁,出现心惊胆怯,烦闷不安的病症。阴虚者,兼见五心烦热口干,宜清热养阴、除烦,用人参麦冬散(《妇科心得》:人参、麦冬、竹茹茯苓黄芩知母、生地、炙草);痰火者,兼见头晕脘闷,恶心呕吐,多痰,宜清热涤痰,用竹沥汤(《妇科心得》:竹沥、麦冬、黄芩、茯苓、防风)加减;肝郁者,兼见两胁胀痛,宜疏肝解郁、除烦,用逍遥散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络

    ①指手足三阳经分出的脉络。②指位于体表或上行的络脉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阳络伤则血外溢,血外溢则衄血。”③专指足阳明胃经的络脉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形有余,则泻其阳经;不足,则补其阳络。”王冰注:“

  • 半刺

    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针,无针伤肉,如拔毛状,以取皮气,此肺之应也。”是指浅刺及皮,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。以其所刺极浅,如常法之半,故名半刺。因肺合皮毛,故本法应肺而

  • 小竹

    经穴别名,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眉冲,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流注

    病名。亦名产后瘀血流注。指产后败血不去,循经流入腰背关节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疾病。症见腰、臂、足关节之处,或漫肿或结块,久则肿起作痛,肢体倦怠。急宜用葱熨法以治外肿,内服参归生化汤(川芎、当归、炙草、人参

  • 清解

    热性病治法之一。有清热解表、清热解毒、清热解暑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夷则

   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
  • 声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八。嗄者,声破(《玉篇》);声变也(《集韵》);《红炉点雪》卷二“金为火烁而损,由是而声嗄、声嘶见焉。”系指音嘶不清、发声不彰。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
  • 张氏温暑医旨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张畹香撰。撰年不详。本书介绍作者有关温暑病症的临床心得,包括舌苔辨、伤寒治论、湿邪、瘖疹、风温、热入血室、痢、疟、暑湿、伏暑等内容,能结合个人治案较深入地论析各病,在药用方面比较强调

  • 琴絃

    《素女经》:“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。”即阴道内一寸处。

  • 石燕丹

    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炉甘石(入大银罐内,盐泥封固,用炭火煅一柱香,以罐通红为度,取起为末,用黄连水飞过,再入黄芩、黄连、黄柏汤内,将汤煮干,使炉甘石如松花色)四两,硼砂(铜勺内同水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