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
病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系物击所现伤痕,色白或带焦黄,中央略厚,两边薄些,正中横于青睛之上,故曰剑横秋水。”即剑脊翳。详该条。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路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,此气之大经隧也。”
针刺术语。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,不使消失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经气已至,慎守勿失。”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蔊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痟通“消”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。即消渴,详该条。
生机勃发,推陈出新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张志聪注:“春阳上升,发育万物,启故从新,故曰发陈。”
病证名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疗妊娠腹内冷痛,忽胎动。薤白、当归。”水煎服。
①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。②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