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巢元方

巢元方

【介绍】:

隋代医学家,籍贯不详,大业中(605~616)任太医博士,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《诸病源候论》,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。巢氏等思想少保守,多革新,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,敢于接受和提出新的病因学说。如对于传染病,不满足于原有的六淫学说,认为是外界有害物质——“乖戾之气”所致,是互相传染的,是可以“预服药”来预防的。对于疥的病因,指出“并皆有虫,人往往以针头挑得”;对炭疽的病因,认为是由于人先有疮而接触牲畜传染的;对于漆疮等过敏性疾病,指出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;特别是关于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,主张要向劳动人民学习。指出“田舍小儿,任其自然,皆得无横夭”。妇女怀孕应做些劳动使“骨气强,胎养盛”。对于剥削阶级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,提出了非议。巢氏等所记载的肠吻合手术,也是我国外科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案扤(wù 务)

    按摩导引之意。机,动也。出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。又作案抏、案玩。唐·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扤,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。”案同桉;机通玩,意义均同;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。

  • 治血三法

    出《本草经疏》。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。即血虚用补法,血瘀用通法,血热用清法。

  • 寒喧

    古病名。指素有痰热,复因外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。《医学入门·咳嗽》:“又有一种遇寒则咳者,谓之寒暄。乃寒包热也。解表则除,枳梗汤加麻黄、防风、杏仁、陈皮、紫苏、木通、黄芩。”《证治汇补·伤风》:“肺家素

  • 风火相煽

    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过盛,火热燔灼肝经,引起肝风内动,而内动的肝风又进一步助长火势,使火热更为炽盛,从而出现高热神昏、惊厥抽搐等病象。

  • 蛊注毒痢

    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七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
  • 上竟上

    《内经》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上竟上者,胸喉中事也;下竟下者,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。”是对前臂内侧皮肤(尺肤)诊察部位的划分。上,指上段,即远端;竟,尽也。上竟上,是前臂远端上

  • 穿珠

    病名。骨槽风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承山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7。出《灵枢·卫气》。别名鱼腹、肉柱、伤山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小腿后面,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,当踝关节伸展时呈“人”字形凹陷处;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。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,深层为

  • 蛤蚆皮

    见《医方约说》。为蟾蜍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绞肠瘟

    病名。指瘟疫之腹痛如绞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绞肠瘟,肠鸣干呕,水泄不通,是此类绞肠痧,急宜探吐之,服双解散。”参见瘟疫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