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戴天章条。
流注病的一种。即缩脚流注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膈之一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八。多因气塞、火郁、脾运失常、食滞隔阻所致。症见烦满,疲乏,食不下,时呕沫等。治用食郁越鞠丸等方。一作食噎膈。参见噎膈、五膈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祁门人。世业医,诊病重视切脉。
见管见大全良方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又名夜关门。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Oliv.的根。分布陕西、湖北、广西及西南地区。苦、涩,平。止泻,安神,止痛,散结。①治腹泻,心悸失眠,筋骨疼痛。内服
痿证之一。《证治汇补·痿躄章》:“食积痿者,饮食太过,妨碍道路,升降失常,脾气不得运于四肢,手足软弱,或腹膨胀痛,或噁心暖气,右手脉洪弦滑者,宜运脾消导,从食积治,俟食消积化,然后补脾。”宜木香槟榔丸
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。即瞳神散大。详该条。
即砭石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镵石、针艾治其外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