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蒸之候,变者上气,蒸者体热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每经一变一蒸,情能既异,轻者发热微汗,其状似惊,重则壮热脉乱而数,或吐或汗,或烦啼躁渴。轻者五日解,重者七八日解,其候与伤寒相似。”古人认为,变蒸切不可妄
证名。指病邪侵入太阳而所出现的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,……麻黄汤主之。”又:“太阳病,外证未解,脉浮弱者,当以汗解,宜
书名。10卷。清·吴仪洛编订。书成于1766年。吴氏推崇喻嘉言《尚论篇》,将此书予以重订和补注。编者认为喻氏“将三百九十七法分隶于大纲之下,极得分经之妙”,因以“分经”为书名。书中将喻氏《医门法律》中
【生卒】:公元前六世纪【介绍】:春秋时期秦国名医。指出疾病并非鬼神所致,而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。提出的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的六气致病说,认为六气是引致各科疾病的主要原因,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
也称舌垢。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。观察舌苔的变化,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、津液的存亡,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。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,由胃气所生。病理的舌苔,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。诊察舌苔,主
病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。参见咳喘、痰饮咳嗽、息高等条。
见阴郄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睡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仁斋直指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一方。大黄、牡蛎各半两,朴硝二钱。为末,每次一至二钱,取活田螺洗净后,放清水内养一夜,去螺,用水调药,涂患处;若阴囊浮肿,车前子煎汤,候冷调敷。治婴儿初生十日,外脐突或痛或不痛,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