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太阴肺经,见该条。
拔罐法的古代名。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。详火罐法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蟋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长方形,左右二块构合,支撑鼻背。
间接灸法之一种。亦称铺灸,用大蒜适量,去皮捣泥,平铺于脊柱(自大椎穴至腰俞穴)上,宽厚各约6毫米,周围用桑皮纸封固,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,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。民间用以治
证名。指水肿气急喘满的症候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六:“夫小儿水气肿满者,由将养不调,脾肾两脏俱虚故也。……肾虚不能传其水液,脾虚不能克制于水,故水气流溢于皮肤,故令肿也。”先宜理脾利水,用茯苓导水汤;
推拿方法名。即喉科擒拿法。见擒拿法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指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出《针经指南》。即八脉交会穴,见该条。
指针刺时,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。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,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,针即呈旋转状。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。一般在180°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;360°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