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,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盛寅条。
见《疫喉浅论》。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,见竹茹石膏汤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芜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多由痰毒邪火薰蒸肺系,结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喉间肿痛色红,呼吸、吞咽不利,痰涎壅盛,气促烦热,如“马喘”之状,甚或肿连腮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马喉痹者,谓热毒之气,结于
见神应经条。
证名。又名柔汗。①见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。又名阴汗。指多汗之属阴证者。多由阳气虚衰,阴寒相乘,以致汗冷肢冷,甚则身冷。《景岳全书·汗证》:“阴汗者,冷汗也。……所谓寒者,非曰外寒,正以阳气内虚,则寒生于
见《贵州药用植物目录》。为大飞扬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