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阳明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阳明之正,上至髀,入于腹里,属胃,散之脾,上通于心,上循咽出于口,上頞,还系目系,合于阳明也。”从足阳明胃经分出,经大腿前面进入腹腔,属于胃,分布于脾
出杨子建《十产论》。即脐带。详该条。
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刺法术语。与“推而纳之”对举。《难经·七十八难》:“得气,……动而伸之,是谓泻。”意指针刺得气以后,将针转动向上抽引,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虚脱大证,上气喘急,真气浮散,不得归元,诸药莫效,用吴茱萸五分、胡椒七粒、五倍子一钱,研极细末,酒和作饼,封肚脐,以带扎之,其气自顺。”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凤凰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银柴胡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