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穿山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黄氏锦囊喉科集注》。多由风火炽盛,肝经火灼而发。症见颈项两边伴喉内肿起,形如枣核,按之如石硬,日久挤紧咽喉,微痛,饮食不下,痰促气满。治宜驱风解毒,消肿散结。用龙胆泻肝汤,或生黄柏、连翘、银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河内(今河南省)人。曾任尚药奉御。
病名。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三。
与温针对举。指单纯针刺之法。
见章太炎医论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菩条。
指会阴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阴别一。”张景岳注:“自曲骨之下,别络两阴之间,为冲督之会,故曰阴别,一谓会阴穴也。”见会阴条。
【介绍】:三国时吴国医生。曾为当时丞相顾雍诊病。
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。相传为黄帝之臣,精于针灸术。旧说黄帝与伯高等人论医药而创医药,为穿凿附会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