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扶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小儿指纹。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。其症痰出如稀涎。因脾虚不运而致。方用参术健脾丸。参见痰证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大金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水龙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和胃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青皮、桑白皮、葳蕤各一两,大黄、玄参、栀子、青盐(后入)各五钱,竹叶一握。水煎去滓,微热淋洗患眼。治眼白睛肿起,赤碜痛痒。
【介绍】:见吕应钟条。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斑叶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