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小儿诊法,即三关。详见上关、中关、下关及风关、气关、命关条。②推拿部位名。又名小三关。即食指三节指骨的腹面,近端指节为风关,中段指节为气关,远端指节为命关。《小儿推拿广意》:“指上三关,推之通血气
见小儿疳瘦条。
证名。即虚喘。指呼吸气短,如不能续的症候。多由真元受伤,脏气虚衰,肾不纳气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似喘者,其责在肾。”“肾主精髓而在下焦,若真阳亏损,精不化气,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,断之基也。”
病名。瘟疫见两足痿软者。一名湿温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软脚瘟,即湿温症,便清泄白,足肿难移是也。”治宜苍术白虎汤、增损双解散、升降散等方。不可轻下。参见瘟疫、湿温条。
病名。多由心与小肠火毒上冲所致。症见初起耳前听会肿起,继之则咽喉肿痛,饮食难咽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锁喉疮者,心经毒气小肠邪风发于听会之端,注于悬膺之侧,初生如瘰疠,不能饮食,闭塞难通,渐次肿破化
①病因六淫之一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燥胜则干。”燥与湿对。燥病易伤津液。临床表现多为目赤、口鼻唇舌干燥、干咳、胁痛等。其偏热者为温燥,偏寒者为凉燥。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。参见内燥条。
经脉名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阳胆经,见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任脉络。详该条。
喻气血上湧,充满脉内。多因怒气太过,厥逆之气上行所致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厥气上行,满脉去形。”
痞,气隔塞不通;硬,自觉胀满发硬。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,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汗出解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,生姜泻心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