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上关穴别名。见该条。
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、补肾药、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药而后食。”
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北魏医家。字思祖。馆陶(今河北馆陶)人。当过中散令、太医令等官职。曾汇集一百多人共同辑集《药方》一百多卷行世,已佚。
中风重危证型之一。见何廉臣选编《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》。《医宗必读》:“凡中风昏倒,……若口开心绝,手撒脾绝,眼合肝绝,遗尿肾绝,声如鼾肺绝,即是脱证。更有吐沫,直视,肉脱,筋骨痛,发直,摇头上窜,面
病证名。亦名经来下肉胞、经来下血胞。《妇科易知》:“经水过期,其人腹大如鼓,月经来时血中夹物如虾蟆子,并见昏迷不知人事者。宜气血双补法。方用十全大补汤。”相当于葡萄胎,可中西医结合治疗。参经闭腹大如鼓
见广温疫论条。
出《素问·刺热篇》等篇。指脊柱骨的分节。
病名。多由忧思郁怒,气滞血瘀所致。症见:“项下忽肿一块,渐延至颈,偶破出水碗许,烂久不合。”(《囊秘喉书》)。此因食中偶食毒蚁所生,故名之。或见咽喉肿痛,饮食吞咽不利。治宜理气散结,活血化瘀,消肿解毒
病证名。即经间期出血。详该条。
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症。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:“五伤者,一者穷孔痛,二者中寒热痛,三者小腹急牢痛,四者藏不仁,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