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行顿咳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,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徧身肿胀痧》:“痧者,暑热时疫恶毒之气,攻于里则为痰喘,为血瘀,昏迷沉重,不省人事。若元气壮实,内不受邪,不入于里,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,为肿为胀。若误饮热汤热酒,便成大害,此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飞机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罗勒之别名,详该条。
怫,郁;忾,气。气郁于内,满闷不舒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卫之生病也,气痛时来时去,怫忾贲响,风寒客于肠胃之中。”
病名。出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二。即甲疽。见该条。
出《天宝本草》。为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琥珀(另研)、延胡索(同糯米炒,去米)、当归各一两,蒲黄四两(半生,半炒),干地黄八两,生姜一斤。将地黄咀碎酒浸,生姜切片,各捣取汁,留滓,用姜汁炒地黄滓,地黄汁炒姜滓,各干为末
见医学摘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