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即蛇蜕,详该条。
出《通志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位于舌系带中点处。主治呕吐,重舌肿胀,呃逆,喉闭,腹泻,消渴等。点刺出血(图114)。图114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莲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。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;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。多因肺胃火毒上炎,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帝丁两旁,或大舌尽根,或喉关上腭,发一紫血小泡,顷刻肿大,妨碍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妇人自怀孕起,至分娩前的全过程,称为妊娠期。
医学分科名称。唐代眼科尚未独立,包括于耳目口齿科内;宋代始有眼科之设立;元、明、清等均沿袭有眼科。参见九科条及十三科条。
名词。出《洞玄子》。指阴道。
病证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二:“大肠虚则齿露。”症为龈乳头萎缩而齿根暴露。